不看评价可还行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20-10-14 15:43:17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昨天的文章 价格是什么 最后提到了数码产品的评测视频,我把它称为「帮助我们做出购买决定的辅助工具」,今天就在大王的公众号看到了一个词「关联评价」,立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看完觉得我需要再自己消化下「关联评价」这件事,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惑,「口口相传」这件事究竟是不是我们的特有国情,何为「口口相传」,或者说「口碑」,后者不如前者接地气,或者更具体一点范围更窄一点,「熟人推荐」。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好的产品发售了许久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进入我门的视线,而某一天,正要找这类产品,比如要找一只好用的炒锅,一个要好的朋友甩了一个链接过来,附上简要的几个字「这个超好用」,于是我们点击进去,看了看,确实不错,下单!

这样的一个购买决策的过程有的时候会非常短,可能就是几分钟的事儿,而我们自己去挑选的话,在电商的汪洋大海里,在自带推荐系统的搜索引擎里,时间耗尽了可能还找不到心仪的产品。

这个过程一度让我觉得很神奇,这种推荐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其实已经不在商品本身了,而是我们对于「推荐人」的人设信任度,比如,这是个精于烘焙的朋友,那么就会很自然地认为 Ta 推荐的烘焙工具一定是不会错的;比如,这是个做 IT 的朋友,那么总是有人喜欢找他们去推荐电脑型号(参见 “修电脑”的 IT 人,多年前我已放弃挣扎,真的开始研究起电脑型号了);比如,这是个建筑行业的朋友,那么问问装修事宜总是靠谱的吧……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很多人觉得咨询行业是忽悠,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咨询」与「被咨询」,只是少了咨询行业的仪式感以及高额的咨询费。没有标准的开始和结束,随口一问,随口一答,采纳与否,也是看提问者的脾性,但只要是获取建议的事儿,都算得上是「咨询」。

还是回到购物上,除了垄断市场,大多数商品都有着数量不少的同款竞品,小到一只笔,大到各种大家电,主体功能差不多,有时候会有一两个属于品牌本身的亮点让它可以区别于其他款。但是对于作为消费者而且非业内人士的我们,依然是眩晕的,参数一样、功能一样、价格差不多,记得很早之前的太平洋电脑网还是啥,还提供「同等价位型号比较」的选项。

冷冰冰的参数比较,终究是比不上一句「熟人推荐」。如今也并不局限于「熟人」了,各种自带标签的大 V,直播一姐一哥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至今都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次他们的直播带货,只是在《向往的生活》里看了一期薇娅带货当地滞销热带水果的片段。有人说,直播带货的命脉是价格,熟悉的牌子有了让你欣喜的价格,当然是「买它买它买它」。

但,除此以外,不是熟悉的牌子,也不是热门的型号,是怎么能够让人仅仅凭着一段视频就下了购买决心的呢?就我自己而言,算是选择困难症患者,两个东西,总是各有春秋,让我期望着能够出一款合二为一的无敌产品(实际上并不会有),也许是太过严苛,也许是不懂得取舍。但,一旦选好了购入,基本上就是忠粉了,除非是这个品牌爆了很大的雷,否则,我真的是有可能一路买下去,毕竟,再去选择其他的,对我来说太难了。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了高考填报志愿,每年总会有人来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问我🤷‍♀️),问题无外乎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一个好学校的冷门专业,一个相对没那么好的学校的热门专业。与购物居然有惊人的相似,一个好牌子的冷门产品,一个相对没那么好的牌子的明星产品,关于品牌的魔力,昨天说过了,今天就不赘述了。你会怎么选?

「推荐系统」中更多的是后者,一个相对没那么知名的牌子的明星产品,道理很简单,好牌子已经有知名度了,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基本也固定了,只需要常规给新产品做做推广就好了,而不知名品牌压力就比较大了,怎么才能让大家知道我好用呢?找人推荐呗,找什么人,有粉丝号召力的大 V、资深业内人士、每个人身边的人。

所以就有了各种推广软文、评测文、自来水等等,这些所有的都属于「关联评价」的范围,什么是「关联评价」呢?

用别的因素去影响买家的主观意识,从而削弱买家的“信息私人性”,最后实现让自己想卖的东西利益最大化。

摘自 鉴茶院《解读2020诺贝尔经济学奖:人生赢家,要懂拍卖理论》

说白了就是,让其他人来影响你的购买决策。所有的广告,无论什么类型,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生的。当然,他人来影响你,不单单就是嘴上说「好用」就可以的,更深层次的因素在于「信息不透明」,以前说到信息不透明,最常用的例子就是房产中介了,也算是某种「掮客」,两边的人都无法全面地了解市场上的真实信息,于是就有了赚钱的机会。购物推荐也是如此,也许你看到的只是你希望看到的,比如,什么产品到了妈妈团里,都会强调安全、健康、对孩子好,先不说强调的这些点是否真的是如实描述,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除去这些你关心的点之外,有可能更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挑选豆浆机,说到豆浆机,自然就会想到某知名品牌了,但这个品牌下有着让人眼花撩乱的各种型号,光破壁就有好几种,然后搜到了一个评测视频,视频中强调的是「超级好洗」,这也是我选择小家电主要的一个因素。在我快要被打动的那一瞬间,一个激灵冒了出来「内胆是什么材质」,视频中没有说,商品详情页也写得很模糊,于是问客服,折腾好几圈,给我看了检测报告,Over,不是我能接受的材质。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关联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卖东西的人利益最大化」,所以有的时候,你看到的并不是全部。当然评价不一定就是贬义,也的确存在「酒好也怕巷子深」的苦恼,小品牌没钱烧营销,就只能靠实力去创造自来水的「关联评价」,再去影响其他人,这种情况下的「关联评价」就是良性的。

但说到底,直到自己真正用上的那一刻,才知道合不合适,其他一切都是浮云。而尽可能让自己避免踩坑的终极秘诀,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评/影评/好物推荐,任何来自第三方的观点,首先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比如你就看了某一个博主的评测就下了决定,未免会有偏颇,方方面面足够多才能拿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让我们足够了解这个产品本身,然后再以自己的标准去甄别这些信息,最终会离真相越来越近。

昨天文章开头说的我纠结的数码产品,两者价格相差不大,一个是老牌——稳妥,一个是新兴品牌——可玩度高,我几乎看遍了所有我能找到的评测视频,最后还是选择了老牌,原因在于,我发现新兴品牌的评测视频都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报喜不报忧,即便有忧也是无关紧要的缺陷,不科学,于是脑中那个「反套路」的小卫士开始积极抵抗了,不过,没到自己拿到手的那一刻,谁也不清楚是不是「套路反被套路」呢……

所以,完全不看评价是不可能实现的,除了某些垄断的已知的领域,那么就想办法让评价「变得客观」吧,以量取胜,以及,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参见 我们都要懂一点儿),或者,每个行业都认识几个靠谱的朋友,快出去交朋友吧!

与自己斗,其乐无穷。



旧文参考:

好评恐惧症

推荐也是一种社交方式

猜你喜欢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