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抹平琐碎

花火田丁 2018-04-06 15:05:48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生活中充满了琐碎,而琐碎总是与细节脱不开关系。在一些细节上花点心思,琐碎瞬间就能变得有条有理。


在地铁站候车时总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下车之后正好是上行电梯。这个习惯还是跟一位在日本工作过的朋友学来的,他说在日本期间,乘地铁上下班的同事都是如此,为了确保能做到门->电梯。


这算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细节了,小到很多人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从车厢上下来之后找找两边是否有电梯,顺着走过去就好了。


真的有必要固定成一个模式吗?


通常,上车之前的时间是相对宽裕的,地铁一般是固定时间间隔,除了刚刚好赶上一趟,大多数情况都需要等一等,那么,对于固定上下班路线,非常适合做这种路径规划,车门->电梯,减少不必要的左顾右盼寻找电梯的时间,甚至可以规划好从电梯->出口的路径,上车到出地铁口一气呵成,有没有点「任意门」的感觉,从一扇地铁门被传送到了回家的出口。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减少了当中很多碎小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但我猜,此刻你还是觉得这是better to have(有则更好),而不是必须要这样做。


那么让我们来说说累积效应。


假设上车前虽然有2分钟的等待时间,但我们什么也没做,任意站在一个位置,下车后,假设花了30秒的时间找到电梯(通常寻找的时间比这要长)。


而如果我们采用「任意门」的方案,上车前依旧等待了2分钟,这2分钟内,我们花了大概30秒的时间站到了那扇「任意门」前,下车后,门口就是电梯。


这两种方案,看起来只是把这找电梯的30秒用在哪里的区别。本质是通过总结归纳把随机事件的概率降低,固化不确定的时间。1天30秒,10天就是5分钟,100天就是50分钟,一年就是3小时左右,要知道这还只是搭乘一次地铁的数字,次数再乘上去就相当可观了。


所以,这么看起来,还是值得去做的。


具体的做法其实就是找一个标志点,地铁站的车门和地面都有标示,记住那个号码,然后再根据下车后电梯的位置做出关联就好了。试个1-2次就能把关键路径给规划出来了。


当然,这种最适合的是每天都经过的固定路线,A站与B站之间往返。如果今天去个人民广场,明天去个陆家嘴,以后再去的频率不高的话,可能就不需要做这样的尝试了。当然,如果有心,多多益善,夸张一点来说,无论坐到哪站,都能精准地与电梯接上,也是很厉害的本事。


当一件事情需要重复很多次时,必定能找到其中可优化的空间,而这一点点细节上的优化,将会让很多琐事都变得井然有序。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