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锅盔的前世今生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8-09-01 15:57:17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一个多月没去,锅盔家换了店员,原来是2个年轻小哥,现在换成了1个中年大叔+2个中年大婶。


之前吃了好几次,把锅盔的制作步骤看了个遍,基本上是「揉面->加馅料成团->压成薄饼->贴炉子烘烤->出炉」


坐等我的锅盔出炉,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回想起之前小哥在的画面,有种「大家来找茬」即视感。


大致有以下几个不同:

1. 成团:小哥几乎下单现做,备货不多,大叔备了满满一桌

2. 压饼:小哥的饼又长又薄,大叔的饼略短略厚实

3. 烘烤:小哥会用红外测温仪测下炉内的饼,大叔全靠眼神

4. 出炉:小哥表示薄饼有破洞的坚决不卖(有几个妹纸赶时间主动要求,也没卖),大叔照卖不误(这个其实是制作工序要求,在墙上白纸黑字贴着)

5. 吆喝:小哥在顾客询问时才会推荐,大叔看到人过来就会吆喝某种口味(我猜,跟那一桌子的团子有关😂)


看了这么一幕,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不一会儿,锅盔出炉,隐隐不安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不安。饼比较小是肯定的了,压饼的时候就注定了。然而,饼只有最外围一圈是脆的!中间都是软软的,颜色也很浅,难免有点担心中间的馅料会不会没有烤熟,为什么不脆呢?因为厚,或者时间不够,压饼不说了,烘烤阶段大概是因为那个「确认的眼神」不够精准。


没有去西北吃过,正宗的锅盔是厚还是薄,是脆还是软,我都不得而知,只能说,小哥的锅盔让我先入为主,并且正合口味,同一家店,风格突变,确实有点接受不了。只能说是「失望」了。


抛开锅盔本身,大叔的策略确实让高峰期的出货速度有了大幅提升,原来小哥一刻不停歇,还要去帮忙旁边成团的另一个小哥,大叔则不用,一桌子的团等待入炉,就看是不是顾客点的口味了。但根据目测的人流量,总觉得备着的团子有点多,而且包好了放久了是不是就会变干之类的,也不得而知了。


小哥和大叔,同样的店,同样的工序,同样的锅盔,却有着太多不同了。对比墙上的「制作工序要求」,小哥反而是遵守工序的那个,而大叔,大多都在凭感觉,凭发挥。发挥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还是由结果而定。标准化可能略显死板,但有时候却是质量的保证,很有趣的反差。


人来人往,买好在吃的人,依然在说「真香,好吃」,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过小哥那款吧。


从来,都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历过,拥有过,就很难再将就?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