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 做什么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3-06 15:59:38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以前,年少的时候,更关注「如何做(How)」,最好事事都有个指导手册,可以照本宣科,有章可循,就好比是古时打仗时将军带着的「行军手册」,遇到什么样的突发情况可以通过怎么样方式去应对,汲取前人之经验,防止后人踩坑。

当我们拿到了现成的「How To」(如何做),下意识地就不会去思考这背后的逻辑 —— 为何需要这样做,只管这样做就是了。

有点像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很多情况下,「知其然」已经足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了,既然问题得以解决,又何须去管为什么?好像也没毛病。但如果没有实际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是继续去搜寻「如何做」的秘笈,还是应该换一种思路:

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怎么做」是经过怎样的逻辑而得出的,为什么选择了 A,却没又选择 B?

这样一个推导过程,也许很快,也许漫长,也许轻松,也许困难。就像是读书时代的解题思路,这道题能不能做出来,其本质是看你有没有和命题者想到一块儿去,Ta 想考查什么知识点,一旦抓住了这点,那么就不愁解题无门了。「知其所以然」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当我们碰到某个难题,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解别人经验背后的逻辑,虽说不一定能举一反三,至少能试着去了解前人的思维路径,是怎么一步一步从 A -> B -> C 的。

不得不说写作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思维能力的事儿,写的过程就是不断梳理逻辑条理的过程,脑中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如何将这些看似无序的想法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可读的文章。

得益于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听到他人的某一个观点之时,总是会条件反射地去分析这背后的逻辑,Ta 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为什么我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是另外一条路径,两者的差异又在哪里。正是这样不断的分析比较,虽说不是「怀疑一切」,但至少不会「盲目相信」,很多时候我们被漫天飞舞的各种观点砸晕,不知该信谁的好,多半都是因为我们无法静下来分析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

比起「如何做」(How To),花点时间去想想「为什么这么做」(Why),将更有价值。有时候,我们与巨人的差距不在于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或者决定,而在于做出选择或者决定的过程/思维方式。观念指引着人们做出各种决定,思维模式尤其重要。只有当我们真正想清楚了「为什么」,由此而得出的「如何做」才更有底气。

我也将继续思考各种「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尽可能通用的「如何做」,完成一次次的从思考到实践的自我认知。

旧文参考:

30天写作小结

今天是个好日子

当我在写作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想想容易,写出来难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