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备做好准备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20-07-06 14:41:20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我在 我准备…… 中曾写道:

对于工程浩大的「我准备」,想要尽快开始,立刻,马上,动起来,秘诀很简单,就是尽量减少准备工序繁复的工具,一定需要的情况下请放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走过去就能开始操作,比如,我的写作三件套(键盘、Pad和耳机)固定摆在书桌最顺手的位置,站着坐着都能写;比如,瑜伽垫就固定铺在某个位置,走进去就能开始练起来。

摘自「我准备……」

当时的意思是「别让准备工作成为我们拖延的借口或者执行的障碍」,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准备工作」是有基本的认知的,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精力,大概会遇到什么困难,且不说估计得是否正确(一般都有夸大的成分),但至少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些「准备工作」存在,并且「不是小事」,于是本能地就心生退缩,让「拖延」来背锅了。

但反过来一想,存在「高估」,也势必有「低估」的存在,「低估了准备工作的复杂程度」,比起高估来,可能是更棘手的一件事。

出于职业习惯,首先想到的是技术项目中的工作量评估,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会在预估的编码时间上留有一定的缓冲区,这里的编码时间是指真正花在写代码上的时间,实际上,对于开发来说,尤其是有经验的,真正耗费的时间不在编码上,而是多方沟通、处理异常上,有时候(大多数)花在「非编码」上的时间简直超出了想象,有兴趣的可以看之前写得一篇 如何好好说话

这些真正编码前的准备工作很容易被低估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人认为,这并不是常态,似乎不应该被列入主线中,顶多算个旁支 —— 多出来的事情,或者说「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不可预见的事情」,既然这样,何必花了心思去准备呢?

另一个原因,「脑壳疼」,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习惯了“被推送”扑面而来的各种消息,流水线操作似的盖上「已阅」的戳,很少能停下来想想,即便停下来想了想,多半也只是粗略一想掐指一算,很难去想得细致,一细想就觉得「脑壳疼」「太烦了」——细思极恐,即便不愿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快消」的时代,快到无法思考。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的原因之一,日常的快节奏很多时候让我迷失了方向,而写作的这段时间可以让我静下来心理清楚发生的一切以及背后的原理。

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面临一件要做的事情时,大多数人就是「粗略一想」,大概会是个什么步骤。而这个「粗略一想」通常都会主动过滤掉「准备工作」。比如今天,我就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粗略一想」所带来的后果。

前不久参加了读书活动的志愿者,今天首次“接单”了,大眼一瞧,也就 5-6 段文字,篇幅不长,掐指一算,应该很快就能录完,隔着屏幕的小编大概察觉到了我的“盲目自信”,速速发来友情提示「不着急,可以分段来录,一口气读完比较容易出错,我们这边剪辑都 OK 的」,但友情提示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

而当我打开 Mac,接上耳机,打开录音软件,开始读第一段的时候,就遭遇了发音的挑战,开始不确定自己平日里的发音是否标准,尤其这篇文章是介绍书画作品的,字里行间有点「古人的法度」,于是,乖乖地摘下耳机,从头到尾顺了一遍,把所有不确定的词重新查了读音。

迈过这第一道坎之后,以为一切就顺利了吗?当然……不会!接下来我遭遇了第二道坎,何炅老师说的「嘴瓢了」,有些字你看着是它,念出来确变成了另一个声音🤦‍♀️。在经历了几次重录之后,终于把所有段落都录完了。

那是不是就可以交稿了?不……当我分段来听的时候,发现音量有高有低,虽然在录的时候已经做了环境声的处理,但不可避免的还有一些电流声之类的杂音,于是调音量、降噪,打开了许久未用的 Audacity (简单易用的音频编辑软件,而且跨平台)……

这些“坎”全是我在「掐指一算」的时候未曾料到的。这些在内行看来完全可以避免,甚至可以说是常规必经的步骤,为什么我却有点“措手不及”,不是第一次参与读书活动,也不是第一次录音频,仔细想来除了「掐指一算」之外就是「被经验所累」,也许是之前经验太过顺利,让我理所当然地认为「So Easy」,却转眼就被打了脸。

说到这,不免让我想到了「文档」,很多人不愿意写文档,一是觉得繁琐,再就是“没什么用”,的确存在很多“为了写文档而写”的文档,本身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文档」其实是「准备工作」最好的工具。

写文档,可以让我们暂时放下「掐指一算」,文档是需要给其他人看的,我们在写的时候会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在整理思路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未曾意识到的问题。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在脑中预演各种可能性,相当于是一次几乎等同于现场演出的「彩排」。

录音之前,如果我可以把想到的可能会需要处理的点写下来,逐一去检查,那大概就会从容很多。「写下来」是「准备工作」最好的“准备工作”,相比「在脑中细细思虑」要简单很多,人天然对抽象的东西缺乏掌控力,而落到纸上就会简单了许多,如果你发现自己有「逃避思考」的“嫌疑”,没办法静下来进行分析,那么就试着写下来吧,写着写着,有一天就会发现自己的脑中就出现了一支笔一张纸,思考的能力倍增了。


今天这波行情,让很多人觉得「牛来了」,很多新面孔纷纷涌入,可身边的老股民们却反而“有点害怕”,是不是「牛」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几年前写过一篇股市沉浮 同样适合现在,请见今天第二条推送。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