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树之旅」之「慢下来」也

花火田丁 2018-05-01 15:13:56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继续「乌饭树之旅」,趁着满腔热情开始人生中「手作乌饭」的首次尝试。


暂且不考虑明代「九蒸九曝」的做法,现代步骤看上去并不繁琐,把乌饭叶子摘出来,清水洗净,捣碎取汁,将生糯米浸于汁水中,第二日着乌黑色,蒸或者炊熟即可。


这样不复杂的步骤,初次尝试的我,完成到「糯米浸于汁水中」,差不多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而且捣碎的步骤也没有采用古法——石臼捣碎,而是用了料理机,若是真采用小时候老人家们用的石臼法,估计得捣到第二天天亮吧😂


看似并不复杂的制作工序,也花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没算上浸泡时长。想要吃一碗亲手制作的「乌饭」还是要经得起「等待」的,再着急也没用,只能耐着性子等到第二天,哦,还不一定是第二天,毕竟新手上路,万一失败了重头再来,又是两天。


这样想想,真正的美食都是「慢」的,比如酿醋、酱油、菜籽油、葡萄酒,古法都是复杂而耗时的,据说酿造醋的周期可以长达10个月。


这样的周期该如何适应如今飞快的生活节奏,人们不再有耐心等着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是立竿见影地想要看到结果,于是催熟水果、机器制作、混合添加剂等等,通过各种方式去加速原本应该很漫长的「生产」或者「生长」周期,只为快速交付产品以满足需求,进而获得收益。


于是,快餐文化,外卖到家,「民以食为天」,「吃」这件堪比天大的事儿,如今就像是变成了一个例行公事似的节点,一晃而过。即便是愿意花时间的,其中网红快消居多。


小时候,面条、馒头、香肠,都是自家做,现在基本都是买买买,半小时就能送到家了,时间就是金钱,把这样珍贵的时间花在擀面上,似乎太浪费了?


想吃面包了,买一个,或者把原料丢进面包机里,全自动完成,还可以预约定时,多方便。但口感,与手工揉的比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手工揉的的确更有韧劲,还有种自己养活自己成就感。


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注重养身,「纯手工制作」「无添加」「绿色无公害」这样的字眼就显得格外值钱,人们也愿意为此买单,毕竟健康更重要。但如果仅限于原料,制作方法还是现代快速法,那估计差别还真不大,很多古法,看上去特别土还特别费劲,但可以说是集齐了天地万物之灵,更关注的是食材与食材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内部反应,而不是靠外力强制去改变它的结构。


怎么会有时间去做这些?

可是,争分夺秒的我们究竟在追些什么?


当我们对「快餐速食」习以为常,认为食物就应该长成那样的时候,其实挺可怕的,可怕的不是我们觉得自己没时间去慢下来,而是根本想不到要慢下来,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慢下来。


那么,可以就像我一样,找一个小小的切入点,从「吃」开始慢下来吧。


我平时几乎不做饭,也并不热爱厨房,但对于这些小时候的「民间小吃」就特别有兴趣,可惜会做得人越来越少了,真想在这些失传之前都去亲自尝试一遍。


我始终觉得,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夸张地说,也起到了某些至关重要扭转乾坤的作用。而这些有关于「吃」的古老文化里,和博物院里的那些古董一样,蕴含着古人或者前人的生活智慧,这些也是应该得以传承的文化。


也许我们都应该学着如何慢下来,偶尔也行,感受一下万物和大自然的馈赠之后,再重新回归到变幻莫测的科幻新世界里。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