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促销短信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3-18 15:57:45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京东有个「保价」功能,意思是如果在一段时间(一般是7天)内,你买的商品降价,比你买的时候要便宜了,可以申请贴补差价。而且没有复杂的申请程序,全程自助,非常方便,让你买买买更没有心理障碍了。

今儿碰见一事儿也跟这「保价」有关,不过不是京东,也是一知名电商。

事情是这样的,一朋友买了一件电子产品,算算日子,刚好第7天的时候,一早收到这么一条「促销短信」,短信的内容如下:

XXX 豪华礼品装限时直降 XXX 元,…… 戳 http://xxxx 购买!

嗯,这「豪华礼品装」就是朋友(以下简称 A 君)买的那电子产品,这可降了不少呢,虽不太确定这家电商有没有「保价」功能,但还是决定试试。跟在线客服反馈了之后,客服电话立马打了过来,倒也干净利落:

以前没碰到过这种,需要帮您升级一下问题,看能不能给您补差价,实在不行再给您办理退货之类的,下午6点之前给您答复,中间就不打扰您了。

没碰到过这事儿,是指没碰到这样的「乌龙促销短信」吗 😂,想想也真是,给一个刚刚买了某个商品的顾客发一条这商品降价的短信,是什么样的大数据逻辑呢,也许会有顾客觉得超值再买一件,但大多数的人想法多半是「哎呀,买贵了呢!」

这确实是挺稀奇的事儿,着实让我感到诧异,照理说这家电商的大数据和「猜你喜欢」算是业界内做的很好的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乌龙呢。仔细打探了下,该不是这推荐逻辑有问题,而是刚好撞中了。原来这电子产品是 A 君买给其他人(以下简称 Y 君)的礼物,收件人并不是 A 君本人,而是 Y 君,而这促销短信也是发给 Y 君的,而 Y 君在这家电商也有自己的账户。

这就不难理解了,也许 Y 君自己账户的种种数据及喜好表明,这条促销短信会引起 Ta 的兴趣,于是,大数据就通过「猜你喜欢」把这样的一条促销短信发了过去。从逻辑上来讲,电商的促销行为本不会这么尴尬,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猜测,收件人的信息也许没有纳入到大数据的比对中,或者说并没有这样一条规则去甄别收件人和账户所有人的喜好。我更愿意相信是是出于隐私保护的目的,没有去做这样的匹配。

说起这促销短信,不得不再吐槽下某运营商,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这促销短信真是满天飞了,一个下午就能收到个3-4条,外加各种客服电话,就差直接设个指令,只要一接听电话就自动给办了那些套餐了。这其中就没看出大数据的痕迹了,至少身边用这家的都是这样的情况,没有被差异化对待。

某天看到个「携号转网」的新闻,大概猜到了其中的缘由,原本「携号转网」中有一条规定是「当前没有约定期限的套餐」,3.15 工信部似乎也提到了转网这件事儿,大概意思说是不能给转网客户设卡之类的,但这种指导性意见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后怎么样还很难说。

倒是这样轰炸式不分对象的促销短信,若是让原本没考虑转网的,真就动了想要更换的心思了,也算是得不偿失吧。

其实人们本质上是不讨厌「推荐」的,不然那些评测文、美妆博主、带货小能手们也不会那么红火,比如张大妈,才做了多少年,这用户量已经很吓人了。所以「推荐」并不惹人厌,「推销」也不是一开始就被习惯性加入黑名单的。只是这推荐的对象不对,总想着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东西硬销给对方,总想着广撒网总有鱼落网,甚至用 AI 语音这种方式,不对人的胃口,才让「促销」这件事变得那么可恶了呢。

想想看,要是购物车里呆了很久的物件,某天降价(真的降价),给你发了一条短信,这渗透率该是100%了。可是,愿意听人推荐,一方面还是会担心隐私泄漏,也是很矛盾的地方,用「最小范围内搜集到的信息」是否可以计算出贴心的「推荐」,也是值得商榷的。

不管怎么样,赶上了互联网这波浪潮,很多事情已不受我们个人控制了。就像谷歌最早的那句「不作恶」,要做到这点已然不容易了。

对了,那家电商在17点的时候给了回复,差价将于1个工作日内原路返还到账户。

旧文参考:

猜你喜欢

我们真的希望「被了解」吗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