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互联网隐私

花火田丁 2018-03-25 15:01:57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最近科技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国内“美团打车”狼来了,国外Facebook史上最大数据泄漏事件。


美团打车之前已经写过,就来谈谈Facebook的数据泄漏问题吧。


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暂且抛开政治因素和法律法规,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关键词:「未经用户同意」以及「不当使用」。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搜索引擎知道你上一秒刚搜了什么,电商知道你最近买了什么,支付宝知道你刚为哪个地址交了水电煤,病毒式的心理测试知道你隐藏的人格属性,等等……而最可怕的是,当所有这些都汇集到一起,就能知道出现在各个渠道的「你」就是现实中的这个你,比现实生活中的你更鲜活,特征更明显。


互联网无秘密,蛛丝马迹都可以被翻个底朝天。


即便再小心,也有疏忽的时候,比如某宝总是暗戳戳地在年度账单页面藏一行小字,还自动帮你打上勾,跟底部大按钮比起来,小到可以忽略,于是就真的被很多人忽略,按下按钮的同时,自动达成了某项数据共享协议。


《华尔街见闻》有篇报道认为「Facebook通过收集数据并将其出售给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广告客户来赚钱」。这样的盈利模式,「防止这些买家将这些数据传递给别有用心的第三方,基本是很难做到的」,也就是说,Facebook的盈利模式就是基于数据共享,那真的很难做到万无一失。(点击原文可以查看原文)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费劲心机搜集这些,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更「懂你」,以便更精准地为你服务,另一方面,数据为王,这些真实的数据,实在是太诱人了,作为实验样本,或者直接就是流量变现。


比如拿AI举例子,大家熟知的人脸识别,不单单是数学问题,计算特征值,这些放到实际环境中根本不够用,真正可用的人脸识别引擎一定是需要经过大样本训练的,那这些样本可以从哪里来?不妨脑洞大开想一想。


所以,数据是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也许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但凡需要数据的行业都是如此。


保险公司近几年纷纷推出这样一个功能,通过绑定智能设备或者健康相关APP,将你的锻炼记录、饮食、睡眠等数据同步给保险公司的APP,可以赚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一些优惠券、实物,甚至可以抵扣保费。投保人觉得省钱了,这些数据本来也就有,共享就共享呗,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习惯的收集,精算师们手中的小算盘可是又精准了很多。


当互联网越来越了解你的时候,基本上个人信息也收集得差不多了。


那么是不是就从此切断网络,归隐山林才好?即便真有这心,也很难做到,除非真的就是准备与世隔绝,去个世外桃源度过后半生。


隐私保护这个问题,还真的得一分为二来看。


当然,大公司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会被滥用,同时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来约束。这部分,说实话作为个体的我们很难去控制,毕竟作为用户有过这种便利的体验,就很难回到叫天天不应的光景了。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逆势而行并不明智,未来说不定人脑中真的会植入一台小电脑,互联互通的程度只会越来越深。只能是自己多留点心眼擦亮眼睛,尽可能只提供有限范围内的个人信息,做好最基本的账户安全管理。而已经提供了的,就暂且相信不会被滥用吧,毕竟有些基础服务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很多时候,即便我们点击了「同意」,并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而互联网公司则很擅长。


之前有很多朋友问过我科学上网工具究竟安不安全,会不会被窃取个人数据,账号密码之类的会不会被监听。从技术角度,我只能说,这种通讯协议本身是有加密机制的,原则上可以保障信息安全。但不管是否科学上网,涉及一些重要且私密操作,比如付款、交易之类,还是确保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比较好。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烦恼,在自然灾害的时候只关心眼前的温饱问题,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既然身处这个时代,就积极去面对吧。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