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8-11-04 15:58:59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宋 . 苏轼 《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陪家人看《正阳门下小女人》,年近半百的徐慧真和蔡全无因为生意失败抵押了家中所有古董家具用来还债,屋内空空如也,摆一张桌子,炒了几个家常菜,一人一碗饭,蔡全无这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真是应景。

清欢,清淡的欢愉,不是大欢、狂欢,换成现在的说法,有点像「小确幸」。吃在嘴里有滋味儿,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最「大自然」的食材,最「朴素」的做法,最原始的味道,却最沁人心脾。

「食之无味」大概是对爱吃之人最残酷的惩罚了。

说到这「人间有味」的清欢,又揭开了儿时的记忆。就这么想着,想了这三样出来。

第一,家附近菜市场小贩自制的小方块豆腐干,一买10块,回来拿开水一烫,当零食似的嚼着吃,家乡话叫「消闲」(音译),紧实且清香,不带一点儿渣渣感,切碎了伴着马兰头,更是清新爽口。离家之后,长得很像的倒是不少,要么粗糙的豆渣感,要么如空空的海绵,再也没有当初熟悉的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第二,家常小龙虾,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关于小龙虾的谣言,老爸经常会从菜市场买回来活蹦鲜跳的小龙虾,自家烧,也不会去折腾十三香、麻辣、冰镇之派系,大概就是最朴素的红烧。热气腾腾端上桌,剥开壳,去掉虾线,拉出一整只虾肉,有种淡淡的甜味,有韧性且紧实(词穷的人,只会用「紧实」二字来形容😂),一下子能吃掉一大盆。现在总觉得哪里不对,没有当年的「小龙虾味」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第三,清蒸的螃蟹,那时候阳澄湖似乎还没这么大名声,至少老家几乎都是吃当地湖里捕上来的,肉质鲜、蟹黄蟹膏也很足。一定要配上老爸调制的酱料,其实也就是香菜、糖、醋、蒜的组合,先把蟹脚逐一扒拉下,摆在一边,掰开后盖,取下公蟹肚子上的「法海」或母蟹肚子上的圆盖子,取出极寒的蟹心,摘掉肺,刮下蟹黄或蟹膏,挑出一丝丝雪白的蟹肉,蘸上酱料,简直美味。愿意折腾的,还能自己做蟹粉或者熬制秃黄油,拌饭佳品。

说到吃蟹,这大概也是南北方的巨大文化差异之一,北方人以吃到肉为目的,牙齿咔咔咔,直接了当,看到南方人摆出的蟹八件,简直不能理解,「不就吃个蟹嘛!太讲究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最好呢,是听着吴侬软语、苏州评弹,悠哉悠哉地摆弄着小锤子、小剪刀、小镊子们,肉啊蟹黄啊什么的都剥出来了,却还是一整只螃蟹的样子。比起「一丝肉都不放过」的口号,这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也是一番韵味。

就跟正儿八经的北京烤鸭一样,几种调料的搭配,包上鸭皮鸭肉,卷成襁褓状,也得费一番功夫吧,这才有坐享美食的「仪式感」

附上从朋友那里盗来的拆解完的螃蟹图,很「江南」是不是😄

图片来自友人拍摄,版权属于原作者

恰好看到王兴饭否的一句话,恰好点题。

大闸蟹和北京烤鸭都是需要一点点学习和练习才会真正享受的美食

这些都算不上名贵,食材在寻常菜市场都能买到,做法也再普通不过。但就能吃得有滋有味,如果说是当时生活条件有限,人比较容易满足,也有可能,毕竟见识没那么广。

但不全是,在「吃」这件事上,最好的食材+最朴实的做法,算是更古不变的美食秘诀。

想想现在,要找一把自家种的菜、一头自家养的猪、一条自家塘里的鱼、一只自家地里的西瓜、一张自家烙的饼,反而成了奢侈的事。每次去农家去山里,都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看哪哪都是好的,都是宝贝,免不了被当地人一脸鄙夷。

最近火热的《风味人间》,延续着舌尖的风格,只是这次古今中外囊括其中。要说有什么特别珍贵的食材吗?小麦、大米、粽子、螃蟹、面包、馕,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小饭桌。

而人们也总喜欢把「吃」和「乡愁」联系到一起,乡愁啊,也许就是妈妈烧的一盘菜,爸爸捕的一条鱼。电影《食神》中的那一碗黯然销魂饭,让人泪流满面,情感因素也不少。

人间有味,人间有情,「人情味」是不是就这么来的😄

凡人俗世,尽享这人间的清欢。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