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 & 反弹

花火田丁 2018-05-18 15:32:46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今天的配图和文字有点犀利呢)


心理学上有句著名的话,「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

可每当你听到这句话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粉红色大象的轮廓。


大象并不稀奇,粉红色大象就不一样了,日常没见过,忍不住去脑补,逻辑大概是这样的:


「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

「咦,粉红色的大象,是什么样子」

「啊哈,差不多是这样的」

「好了,不要去想它」


而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想了两遍,第一次是勾勒出它的样子,第二次是告诉大脑「看到了吧,记住这个样子」,然后猝不及防告诫道「你不要去想它了」。(最近几乎每篇都有「猝不及防」,真是个生动形象的词!)


很有意思,不要去想的东西,反而印象深刻了。


其实关键点不在于「粉红色」,即便是「不要去想大象」,脑子里也会出现大象的轮廓,只不过,有可能刚刚出现了短短几秒,就被「不要去想」给拉了回来,立刻擦去。


所以,套用「不要去想XX」的句型,你的脑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点「XX」的影像,也许清晰,也许模糊,取决于你对于「XX」的过往记忆或者是认知。而「不要去想XX」的意愿越强烈,反而会让「XX」在你脑中越发根深蒂固。


人的注意力有限,当你刻意提醒自己「不要XXX」的时候,注意力其实都转向了「XXX」,而多数情况下,心中隐隐对于「XXX」还有着留恋,即不是真正想要放弃「XXX」,只不过出于自我管理约束或者外部力量干涉不得不照办。


比如,「不要老是刷手机,多看看书」,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或者「书」对于你的吸引力远超于「手机」,那么即便眼睛盯在书上,看得也不踏实,心还是痒痒地想着手机。


也就是说,越是克制,结果却适得其反。


特别是施加了很大压力的克制,或者说是带有痛苦情绪的克制,会让人从心底去抗拒,越发渴望「克制」的对立面。如果压力持续增大,情绪持续恶化,就像是缩到最小的弹簧,稍有不慎,触底反弹,一弹不可收拾。


「失眠」是个很好的例子,辗转难眠,想尽一切办法通知大脑「快点睡着」,偏偏就越来越清醒了不是。而当你放松警惕,放空一切,或是与「睡不着」的意识对抗到精疲力尽无力还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


另一个典型,就是强迫自己忘记某件不愉快的事,一直默念「我要忘记」,却比谁都记得清楚。倒不如当它跳出来的时候,就随它跳出来,当因为什么而想起它的时候,就随它想起来,不经意的某一天,你就会发现,已经不需要去忘记了,「记着」亦或是「忘记」都一样了。


那意思是说,就随着自己的意愿肆无忌惮吗


想看一天的手机,想看一天的美剧,想吃很多很多甜食?当然不行。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有益,但「健康的生活方式」通常都需要自律和节制。


而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受到束缚,也不愿意去面对艰难的事情,谁不想坐享其成,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于是,即便知道某种克制是对自己有益的,却因为「克制的辛苦」想要再往舒适区逃避一会儿,再逃避一会儿……


而逃避得越久,就越不想出来,离原本的「克制」越来越远,知道大事不妙,开始害怕,或者又担心此时付出巨大代价回到「克制」是否真的能亡羊补牢,如愿以偿?相比之下,逃避更简单,但内心会受到谴责。克制很难,但最终能够「痛并快乐着」。


那么,本着「不要跟自己过不去」的原则,如果你能说服自己,足够狠,一定要达成某个目标,那就尽全力「克制」一切会对目标有负面作用的行为,全心全意奔着目标而去。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从心底无法认同自己为了达成目标而必须做到的种种「克制」,那么建议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不要强行「克制」,防止物极必反,一点点开始做起,一点点树立起自己的信心,边做边说服自己。


做什么都要快乐啊,才能长久。这是前提。


虽然世事无常,难免有不顺心,但至少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保持一份好心情去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多好。


旧文参考:

保护的「度」

没有硝烟的战争

孕妇效应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