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世上有没有不求回报的付出?
作为得到方,问这样的问题,会显得自己很自私。
作为付出方,问这样的问题,会被认为别有用心。
以前似乎还是有挺多人期盼着对方能够「无偿付出」,期望着对方能够发扬奉献精神帮自己一把。
但现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是「不求回报,是不是别有用心?」,这个「心」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举两个例子。
我的一位高资历的医生朋友建了个患者交流群,每天工作之余还会抽时间悉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说,这样一个群,求之不得,意味着随时随地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打打字、发发图的功夫。
「得到了很多,但几乎不需要额外的付出」
对于医生来说,付出了个人时间,得到了什么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表示不理解,说实话,甚至觉得有点得不偿失。
我问Ta,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群,不是医院的规定,也不是什么制度要求,本来工作就已经忙得团团转,还要额外花时间去维护这样一个群,琐碎且耗费精力。
听到我这个问题,Ta笑了笑,「对,这是个问题,为什么要维护这个群,一个是可以让他们平时就注意自己的各项指标,这样到复查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当然也有私心,希望通过这个群,如果有类似病症,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们院」
第二个理由,倒是让我有些诧异,作为知名度很高的三甲医院,Ta本人资历也很高,当之无愧的好医生,该是人满为患才对,也会有这种在我们互联网行业称为「获客」或者「引流」的需求么,这背后的原因与医疗改革密不可分,作为业外人士,就先不做评论了。
Ta的这个「私心」,从未在群里提及过,但只要第一个理由能够践行好,群友碰到类似病症,自然第一时间会想到这家医院,这个医生。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确实有群友介绍了亲朋好友过去,对患者来说,一个技术好、可信赖又愿意与患者建立联系的医生求之不得。
在「求之不得」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不求回报,是不是别有用心」这样的想法会大大减弱,因为眼前所见都是对自己有益的,并且是大大的收益,所以顾不上去想是不是真的不求回报。
我这位医生朋友是个正面的例子,因为Ta有所求并且明示,所以让人放心,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Ta的所求和患者的所求可能是严重不平等的,前期Ta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维护,而「回报」可能会来的比较晚。而这些患者在入群之时,大概也不会去想「医生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群」,因为都曾是Ta主刀的患者,在恢复期能够有一个熟悉的医生来关心你的身体情况,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好处,已经远超医生的诉求了。
反面例子呢,宣称自己「不求回报」能让你获利的,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融骗局了。
比如,签个字拍几张照片领几桶油,其实是办了个贷款。
比如,热火朝天的荐股群,当然不排除真的有高手乐善好施,给小散们指点迷津,但绝对是极极极少数。
表面看上去,你不需要付出什么,反而还能获得很多。而这种看上去「无所求」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回报」。因为金融的特性,这种隐藏回报的索取不会拉很长的战线,短期内必定就原形毕露了。
但,为什么还有人接二连三地踏进这些陷阱呢?
「利益」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希望有捷径可以走」的思想作祟。
股票群就是其中的典型,追逐短期高利,但却没什么心思研究其中的原理,于是所谓「高手」「XX老师」只要略微让你尝到一点点甜头,再加上其他“群友”们的烘托,之前可能还存在一点点的「警觉」就立刻土崩瓦解了,而「XX老师」们就会从此紧紧抓着你的命脉,告诉你要有耐性,行情不错,会解套的。
如果听之任之,没有自己的判断,结果可想而知。
举股票群这个例子,是因为身边有朋友在这种群里呆过,不过还算理智,也就看个热闹,及时抽身了。
我在之前写的唯一一篇关于投资的文章中,曾提过「投资是很私人的事情」,即便是身边亲近的人的建议也只能作为参考,更何况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所谓规划、配置,先把其中的原理搞清楚,再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去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投资理财计划,才是正道。有没有捷径,有,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捷径可以直接拿过来用,都需要去践行、去和自己匹配,才能真正用上。
最后,回到主题,碰到看上去「不求回报的付出」,我们都应该思考一下背后的动机再做出决定。究竟是出于好意的「用心」,还是「居心不良」。
有人会说,家人朋友,亲密爱人呢,他们有的时候不就是无私奉献,爱着我们吗?对,但也不是「不求回报」,我相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应,尤其是情感方面,而不是一腔热情,结果石沉大海,也许这种不能称为「要求回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让情感有所依托,有所回应,而不是单方面的Over-Giving ( 我翻译成:给不到点子上 )
旧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