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学学席梦思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21-08-29 10:00:00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麦卡特鲵


前几天在公众号推文(参见 caoz的梦呓 的 做人有弹性,做事有韧性)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人可以比做席梦思床垫」,瞬间觉得很妙,席梦思真的是「外柔内刚」的完美诠释,做人若也要如此,知易行难。

在推文里,作者总结了「外柔内刚」的几个要点:

1、对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柔软可亲,易于接触,容易亲近。

2、内心强大,有底线,有原则。

3、可以承担一定的压力,可以接受一定的委屈,可以在一定程度妥协。但有自己的坚持,不是无节制的任人揉捏。

4、一旦外部压力撤除,可以迅速恢复自我,不会因外部压力而彻底的改变自己。

5、抵抗力随着压力增加,并能让施压者明确感知,不能等到绝望和崩溃的时候才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我对照了下自己,前三似乎符合,后二目前尚有欠缺。尤其是最后一点 —— 「能让施压者明确感知」,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时候,都是「后知后觉」,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更要命的是,自己有时候并不能真正感知到这些压力的存在,直到积压起来,无处释放,甚至是濒临崩溃的边缘,才后知后觉,而且,更多时候,竟一时也弄不清楚压力源自何处,那「让施压者明确感知」更无从说起了,毕竟,连自己都没有及时感知到。

想起了很多年前,问过一位朋友一个看起来很傻的问题:人有没有可能一直压力很大,但自己仍然浑然不知。当时那位朋友正在装修新房,认真地想了想,回答道:可能会的,比如我现在装修房子,虽然乐在其中,但其实挺累的,但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排满了各种事情,根本没时间去考虑累不累,压力大不大,或许,等到装修完成的那一天,大概会一下子垮掉。

我们从小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外的表现,比如,对人要有礼貌、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约会要守时、要学会倾听等等类似的,基本上都是「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于是,很多时候,我们着急忙慌地想要知道对方怎么想,对方的目的是什么,以此作为依据来判断事情的走向,以及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这样一来,大多数时候,就陷入了「被动」的境地,毕竟,对方和我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就算再心有灵犀,始终都是“慢半拍”,永远不可能一直抢在对方前面知道 Ta 是怎么想的。

那么,回到前面说的「能让施压者明确感知」这点上,就异常艰难了,因为,连自己都感知不到,又如何能让对方感知,除非对方是观察敏锐的人,早早就发现了征兆,倘若如此,那正常也不会一直施压了,大多数正常人,我相信并非是「恶意施压」的,施压无非是有两点:

  1. 压力的转嫁,将别人施予 Ta 的压力再分摊给其他人,以此减轻自己的压力;

  2. 认为被施压者的承受力尚可,还可以再承担多一点。

第一种情况不受我们控制,第二种情况,其实就是常言道「别人怎么对你,是因为你允许别人这么对你」。就像是席梦思,体重越重的人躺上去,它并不是一陷到底,而是使出了比体重较轻的人更强大的反弹力,于是,体重有差异的人躺上去,自我感觉其实是差不多的,席梦思把两者的差别通过抵抗力强度的不同转化掉了。

做人也是如此,如果对于压力我们一味地逆来顺受,没有丝毫的回应,其实也就是告诉对方「来吧,我可以」,随着压力的增大,回应没有任何改变,那么,施压者就会认为「还有可以继续承受的空间」,结果,某一天,被施压者突然“毫无征兆”地崩溃了,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

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主动去询问「你现在可还承受得住?」,倒不是说想不到要去问,而是问了之后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承受得住」等于白问,而「承受不住」又不能立刻做点什么去化解,于是,更常见的逻辑是「等着对方来告知」—— 即,如果你承受不了了,应该主动来告知我,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要对方不说,我们默认「一切都好」。

所以,当自己能够明确感知到施加到自己的身上的压力在增大时,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反应」,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好,抵抗也好,让对方知道,这件事上有变化发生了,并且,如席梦思一般,压力越大,抵抗力也随之增加,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断崖式的,倏地,就发生了。

当然,这里的「抵抗」,更多的是指一种态度,而不要狭隘地理解为「拒绝」或者「冲突」,我想到比较合适的词是「撑自己」(会粤语的同学来发个音)—— 像席梦思一样,撑起来,让对方感知到你承受的压力有变化了,在努力地撑,但是,这样的「撑」是有底线的。

而关于「自我感知能力」,其实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我始终觉得,一个人最难理解是自己,大概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不容易也要去做,毕竟,一生都在与自己斗。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下可行的方式的话:

  • 「多写」,写作是一种极好的锻炼的方式,将脑中杂乱无章的思绪固化成文字,比凭空的浮想联翩,更能接近「真实的自己」,也许自己比想象中更脆弱,也许更强大。

  • 「多看」,影视、音乐、书籍,当我们在看、在听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心境的折射,从别人的作品里看到了自己,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就好像自己在作者所描述的一切。各种题材、各种领域,我们吸收得越多,就越能看清自己的全貌,很神奇吧,通过别人的作品来看清自己,但的确是这样。

  • 「多观察」,接上面的话,吸收外界“能量”越多,我们就越能看清自己,观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可以参考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参见 敏锐的观察力

  • 「多表达」,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有个隐隐的声音,自己有什么样的底线,但只是飘浮在脑海里,不对外表达的话,就很难让自己笃定,写作当然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你也可以通过谈话、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压力这东西,在当今社会,无可避免,或大或小,无处可逃,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让之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被压垮之前的之前的之前,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让事态扩大,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同时也要让对方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感受,但切记这不是教你要逃避职责或消极处事,如果你这样想,请回到开头看 caoz 的几条原则。

外柔内刚的席梦思,没办法一日练成,但现在开始,也不晚。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