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现在广告营销电话的成本是越来越低了呢,从第一句话已经快分不出是人还是机器了,或许第二句也不能,唯一能分辨出来的机会就是,当你开始说话,而那头还在自顾自地按照设定的内容继续,不会被打断,也不能被打断。这还算比较初级的,只有播放,没有交互,体验比较好的当属前几年Google 开发者大会演示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有交互的语音才有意义。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呢,起因在于今天开了个电话会议,哦,或许都算不上会议,只是点对点的双方通话,为了表达正式,就称之为「会议」,这次会议将令我此生近期难忘,以至于在结束了1小时之后,我仍然陷入深深的疑惑中,当然刚开始是有点愤怒,所以原谅我接下来的有些用词会带点情绪。
我在 被挟持的理智 中曾提到过一种人 ——「聋瞎但不哑」(原谅我想不出更友善又能表达到位的词了。
世上有那么一种人,在某个时刻会开启「聋瞎但不哑」模式,无论你说什么写什么,就像透明了一样,入不了 Ta 的眼,也钻不进 Ta 的耳,坚定不移地照着自己的逻辑自说自话。
今天电话那头的这位,我们暂且先称为 M 先生吧,因为用的是网络语音通话,起初我真的以为是信号不好,导致 M 先生需要一直重复他说的话,防止我没有听清。但在我明确表达了「你要表达的意思我明白了」,M 先生依然在重复,不难分辨出这跟网络已经没关系了,就算是同一个人说同一句话,除非是念稿子,即便表达意思一样,但句式用词多少有些差别。
为了终止这个听起来像是会无限循环下去的“自动语音”,让我可以尽快回归到纯粹的代码世界中去,我打断了他的节奏,重新组织了语言,用我理解的方式复述了他的观点,然后再加上我的建议。说完不忘问一句「我这样解释你能听明白吗?」
听到了一句「懂,明白的,理解」,我似乎舒了口气,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紧接其后又开始了梦魇般的“自动语音”。而且不再有机会打断了,在我打断的同时,自动语音依然在继续。
从业以来,大大小小的会议也算主持和参加过不少,不说控场控得极好,但至少是正常水准吧。开着免提,关掉麦克,我开始静下来思考这魔幻的现实。
在我不再想着去解释,停下来的时候,我很快想明白了这一切。针对他提出的观点,他想得到的是一个「能做」的答复,而我的答复是「不能做」,于是在这个前提下,他似乎是想说服我并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答复,但又没有更好的理由,于是只能重复同样的一段话。于是就出现了“自动语音”的一幕。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非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个他认为很简单的需求,希望技术来实现,但被技术拒绝的故事。
说服人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但「复读机」式的方法真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一方面完全阻断了交流的通道,另一方面也没办法通过倾听对方的想法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所谓「损人不利己」。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其中一方以高压强制终止此次会谈,才会结束,或者其中一方存在明显的优势,比如有相当的公信力或者“位高权重”,想起了网上疯传的那个「在医学隔离点说不给矿泉水喝没有人权的女网友」,民警几近命令式的「口头警告」才让她稍微消停了点。
有时候,我们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表达有问题,导致对方无法领会自己的意思,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知识领域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误解。但,在此之前,需要先分辨那个让我们“怀疑”自己的人,是个什么样的表达者,如果属于我前面所说的「聋瞎但不哑」型,那么,多说无益,基本上无需解释太多原委,想要用道理说服 Ta,几乎不太现实,只能靠「权威」,即便 Ta 不愿接受也只能接受。
那么如何分辨这种人呢?特征很明显,你会发现无论其他人说什么, Ta 依旧坚定地一条道走到黑,不曾停下来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或做出任何回应,基本上就是了。
但,这里有一点会比较容易混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时候「特立独行」或许才是事情的真相,那,如何区别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和,只是想遂了自己心意却不分对错的观点呢?
很遗憾,我还没有总结出这样一套判断公式,或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见得多了,也就能分辨了。始终记着那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好了,抱怨完了,事情也解决了,看了看国外疫情的新闻,今年太多「有生之年」系列了,有生之年看到一个发达国家的大使馆向另一个国家的网友求捐助。
世界纷纷扰扰喧喧闹闹 什么是真实
五月天「最重要的小事」
旧文参考: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