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今天一天都被普陀区车祸的新闻缠绕,从早上看到有人现场发回的照片,到之后官媒的权威公告,一整天的心情都跌在谷底。
生命之脆弱,让人无法想象。
这个过程中,唯一让人欣慰的是监控摄像头拍下的那个“死里逃生”的机智小伙。视频中的他,在过人行道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左手边,突然扎一个猛子地迅速向前跑开,而接下来发生的事速度快到视频都卡帧了,下一个画面就是一辆急速飞驰的白色小轿车冲破人行横道将路人横扫而过。而在小伙身后的电瓶车女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大概也只是迟疑了一下,视频中再看到的是,已经轮子、车子碎了一地了,人也看不到了。
生命的差别,有时候就在那么几秒之间,有人生,有人亡。
看了机智小伙的视频,大家纷纷表示,走路再也不看手机了再也不戴耳机了。过个人行道,也需要眼观八方耳听六路,我们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却无法保证别人也同样遵守。但是别人又不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那只能从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
「小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 专心。注意力被手机吸引着,大脑里充斥着手机上看到的讯息,根本来不及接收其他信息,更别说对信息做出快速反应了。
有人说,电瓶车女子其实也看向她的左手边了,她也没在看手机。专心+接收到同样的信息,但结果却是天差地别。朋友说,左右看看没什么啊,但就算远远地看到有车过来,本着「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下意识地便会认为「到了斑马线车会停下的」,「谁会想到它会冲出来呢」
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对信息的预判」,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辆车的速度早已超出了正常行驶的车辆应有的速度,超速不说,简直是油门踩到底的节奏。以这样的速度奔着斑马线而来,没有丝毫减速的痕迹,就算驾驶员的技术足够好,车的刹车距离足够短,也未必能保证在斑马线前安全地停下来。
照这样的情形,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了,大概率这车会冲出斑马线,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避让为上策,前面也说了,别人都不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那么只有自己想办法自保。这种时候的任何侥幸心理,都将可能引发巨大的变故。
在变故面前,1% 的 警觉性可能会弥补 200% 的遗憾。
警觉性有了,大脑也发出指令了,可行动才是最终能够一决胜负的关键所在。不得不再次提到电瓶车女子( 对不住 🙏),假设她也是有预判的,但当时她是以几乎手动推行的速度在前进,从脑中做出预判,到发动电瓶车迅速向前,这期间存在着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是否能快过那辆夺命飞车,无从得知。而机智小伙撒腿就跑,从预判到行动,所有动作几乎一气呵成。如果电瓶车女子可以选择的话,弃车而逃可能还能有一线生机。
极限情况下,最有效的是肌肉记忆
极端情况下,人的情绪过于紧张,大概率会出现大脑卡壳的情况,就好比考试的临场发挥,太紧张,原本会做的题也答错,不会做的更是慌了阵脚。这时候不受情绪影响,或者说被情绪影响较小的就属「肌肉记忆」了,类似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复杂的运算,针对某些特定场景能够做出的快速反应,就像打乒乓球,看着球从哪个方向过来,下意识地就会使出怎么样的接球方式(参见 极致简单)
所以,平日里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不光是肌肉记忆,最好还能刻意地去创造条件练习自己的应激反应能力,对于事件可以做出快速反应。
过马路,从此以后,再也不是气定神闲地踏着几条斑马线了,而是调动了全身器官来的一场安全保卫战,这不是被迫害妄想症吗?觉得哪哪都有危险?妄想症是夸张了点,但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充满了危险的,只是当危险不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总觉得离它很远,甚至特别乐天地认为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想想哪些遇上空难的,谁会想到数年如一日听着的枯燥的航空安全提示,竟有一天成为了事实呢?
且行且珍惜,多用心多练习吧。
旧文参考: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