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小时候,电视里的坏人一出场就能看出来,尖嘴猴腮,面目可憎。而好人一般都慈眉善目,高大伟岸。那时候的好坏看脸就行。直到《无间道》出现,坏人有好的一面,好人有邪恶的一面。这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不像以前,单从面相上看,几乎无法一眼分辨出坏人来,坏人还长得挺帅!
而事实上,「好」「坏」更像是一个相对标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对于「好」「坏」程度的定义可能不一样。
嘘寒问暖,关心你的起居,是对你「好」;
热心帮你答疑解惑,会觉得Ta人「好」;
对工作充满热情,尽职尽责,在工作层面是个「好」员工;
对你不理不睬,呼之则来,是对你「坏」;
没有及时伸出援手,会觉得Ta人「不好」或者「坏」;
工作时不苟言笑,不与人沟通,是个「不好」或者「坏」员工;
这里说的「好」与「坏」不包括大善大恶之列,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的看法。同样一件事,看到的视角不一样,对于好坏的判断也就会不一样。也许你认为的「好」,在他人看来,是某种程度的「不好」或者「坏」。
看人这件事,我一直都不太擅长,也许跟「慢热」的性格有关系,在长时间接触之后才能做出判断,有时候,即便又了长时间的接触条件,依旧有产生误判的可能性,只能不断去做出修正。
人心,似乎是最飘忽不定的。自己的,他人的,都如此。
夸张一点来说,也许心情美丽的时候,看谁都觉得很友善,而心情糟透了的时候,看谁都觉得跟自己过不去。同样,换到对方身上,心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很Nice,而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个人都觉得撞枪口上了。
受到情绪影响后做出的判断,未必真实可信了。
另一方面,我们对人的判断标准也会随着阅历而改变,所谓「见怪不怪」。
可能今天某个人做了一件事,让你觉得很生气,或者不可理喻,对此人的看法也随之改变,评价变差,更甚者可能会把此人归入你的「坏人清单」里。而当你遇到另外一个人,发生另外一件更过分的事情时,把两者相比,会觉得之前那个好像也没那么「坏」,有种「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感觉。
「好」也是如此,习惯了某个人对你的某种「好」,渐渐无感。某天来了个人,换了种「好」的方式,会不会就有了「更好」的感觉。而究竟哪种「好」才是「更好」,说不准。
我们对于「坏人」「坏事」的容忍度一直在被刷新,而对于「好人」「好事」的界定也在被挑战。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有时候,对于一个人/一件事好坏的界定,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结论,年轻时候觉着的「好」未必适合现在,年轻时候看不惯的「坏」也未必真的不可理喻。
如果用固定的思维去评判,那么历史便不会有那么多争议。而试着用成长的心态,用可变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大概才是最能接近事实的方式吧。
有时候,好与坏真的没那么简单,甚至界限都是模糊的,所以产生分歧发生争论时,说明自己对于好坏的判断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只强调这个相对的结果。
同样的,如果要让对方切实感受到你的「好」,了解Ta字典里「好」的定义也很重要,不然就会发生「好心办坏事」或者「适得其反」的情况(我在《用完即走》中提到的“Over-Giving”就是这样的例子),当然,前提也不能跟自己对于「好」的定义发生冲突,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三观发生严重冲突,就需要好好考虑是否真的值得去这样做。
好与坏,全凭心中那杆秤,而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校准自己的秤,大是大非不能出错,而鸡毛琐事的判断就全凭历练了。
最后,可以做个小实验,想一想,前几年或者最近有没有这样的感慨「XX人真好」或者「XX人太坏了」,现在再来想想,评价依然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