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是山上盛开的蔷薇,摄于石坝,By 町
每年清明最期待的就是吃到一碗清香的乌饭。看过舌尖2的人应该会有印象,乌饭是用乌饭叶的汁水将糯米进行着色,蒸或者炊熟后制成的乌黑的糯米饭,一般可以蘸着白糖或猪油吃(我更喜欢白糖,不蘸也很香)
乌饭叶,学名南烛叶,《本草纲目》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这几年吃到的明显少了清香,听老家的亲戚说,现在真正的乌饭叶越来越少了,也许是用了其他替代的着色方法吧。
好想再吃到小时候的味道,那么 ——
就自己做吧!
首先,得找到乌饭叶,买或者自己采,无论哪种,对于吃了几十年乌饭但完全没见过乌饭树长什么样的我来说,根本无从下手。
问老爸老妈,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小时候听人说XX一带山上有,但都没有自己去采过。得到了这个线索,脑中开始搜索有没有认识的人住在XX一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S同学,没想到,S同学的妈妈小时候去山上采过(那时的「小时候」真有趣),可以尝试去找找,即便找不到,Ta家附近的菜场,清早也有人在卖,总可以买到一些。
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两眼放光,这就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寻找乌饭树」回乡之旅。
近几年很少回老家,回的次数屈指可数,上学时代基本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除了这两个中心点方圆2公里内比较熟悉,其他很多地方都很陌生。
这些年家乡发展很快,据说乡村公路是省内修得最好的,高档住宅小区也冒出来很多,多了很多不认识的路名,开了几个繁华的购物中心,除了张嘴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家乡话以外,出行被人当作是外地人一点儿也不奇怪,哪哪都不认识了……
这段旅程,因乌饭而起,然而带给我的远不止一袋乌饭叶,而是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再一次重新认识了我的家乡。
认识一:农公交
XX一带是距离市区大约22公里左右的一个镇,当然可以打车去,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则需要到汽车总站长途汽车的另一边去乘坐「农公交」,开往市区周边各个乡镇。虽然在汽车总站里面,却不需要提前买票,因为人家是「公交」,上车投币或者刷卡就可以。
顺利摸上车,清晨清风徐徐,人也不多,好不惬意,突然意识到这车不报站,瞬间陷入恐慌,这已经驶出我的熟悉范围了,只好让司机师傅到站吼我一声,S同学很贴心地做了个很形象的指示「过了XX站之后,驶入一片小树林,大约再过20分钟就到了」,小树林,听着很像是春游的感觉,立刻自顾自的欢腾起来。
认识二:最美乡村公路
和S同学顺利回合后,距离开饭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决定绕到附近山上某著名水坝景点转转。
快到入口的时候,原本黑黝黝的柏油公路中间出现了3条彩色线,好像一道彩虹,随着乡村公路辗转盘旋,地上还印着一个巨大的印章「1号公路」,只可惜车来车往,不然真想跑到中间去拍个公路照,这小清新的感觉丝毫不输在泰国清迈Coffee Love附近的那些文艺公路呢,有树,有彩虹,还有弧度恰恰好的上下坡,唯一少了一个LOVE的LOGO摆在路边。
认识三:此景不止别处有
知识渊博的S同学在上山过程中开始直播各种植物小百科,栗子树、香椿、桑葚果、山莓(我至今分不清它与蛇莓的区别),一路摘摘摘吃吃吃,还有各种好看的野花,山脚有清澈的溪水,不知道会不会有野鸭之类的。想想我日思夜想的乌饭树也是长在山上的,瞬间找到了人生新目标 —— 拥有一个山头!(想一想总是可以的吧)
山对于我一直有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旅行的目的地,比起去往色彩斑斓的城市看设计华丽的古堡,我更向往山川,感受山上的万物,俯瞰山脚的缩影,感慨自己的渺小。
从山上下来,去往不远处还在建设中的湿地公园,木桥、拱桥、亭子、垂柳、水杉、芦苇,如果再多些栖息的鸟类,基本不亚于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大型湿地公园。湿地生态公园,大概就应该或者说只会是这个样子吧。远处倒影中的拱桥和六角亭,竟让我有了一种身处西湖畔的错觉。
认识四: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人说,在大城市呆久了,人容易变得冷漠。每天顶着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行色匆匆。而在小城市,似乎人人都是认识的,猝不及防地就能开始一段毫无违和感的对话。
从湿地公园回程,打算走一条不一样的路,走着走着居然走到了公园外围,窄窄的乡路,满是川流不息去往湿地公园的私家车,走个2分钟就能看到一个公交站牌,第3个公交站牌旁坐着一位老妇人,正在树荫下剥着鲜嫩欲滴的小笋(现在正是吃笋的季节呀~),S同学说「坐下歇歇吧」,老妇人笑着搭了一句「歇歇,天太热了,这边石头上坐坐」,就这么开始聊起来了,还不死心地问她乌饭树的去向。
过了一会儿,对面小村庄里下来一个年轻妈妈和她的儿子,大概和老妇人认识,打了个招呼,年轻妈妈短发卫衣特别潮。正逢我和史同学纠结是顶着烈日继续走回去还是坐个公交呢,俩人都只抓了个手机就出门了,公交也没办法刷手机啊,村里估计也叫不到快车。年轻妈妈听到了我俩的对话,立刻掏出硬币给我们(后来我回城的路上,恰好又遇到这母子俩,这一次她又给另外一位没零钱的乘客付了车费),同样也婉拒了对方提出的手机转账。
几块钱,在很多人眼里,也许在那个年轻妈妈眼里,也没当回事儿,而我却有点小感动,也许是太久没看到过主动帮助别人的事迹了吧,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包括我自己也是,很多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人寻求帮助,也许会被动响应一下,但主动发起真的很少。
认识五:商机就在眼前
那条彩虹公路不远处有一家培训中心,据说镇上很多小朋友都被家长送到这里来上各种兴趣班,现在条件都好了,家长们也都不吝惜在自家孩子身上花钱,培训中心的收入挺不错,原本因为毕业找不到好工作的创办人,如今也算是富甲一方了。
岔路口的烟酒小卖部,据说已经开了几十年,店面并不大,但口碑极好,价格公道从不卖假货,即便在电商盛行的时代,小卖部依旧保持着稳定的收益,据说还挺不错。
也许,机会不止存在于高楼林立的摩登都市。有时候,「农村包围城市」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山林被开采,最终未能深入大山一睹「乌饭树」真容,不过在S同学的帮助下,买到了别人采摘的,有一点点小遗憾,但自己动手的第一步也算是有交代了。
「乌饭树之旅」还在继续,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