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制定目标时应该考虑什么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21-11-24 10:00:00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多年以来的工作经验让我不得不承认 IT 项目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无可避免,只能靠事前谨慎评估+预留余地来尽可能地减弱这种突发情况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做好风险应对方案、预留预算空间等等。

这样的职业习惯也深深地“植入”到了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评估目标达成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时,宁愿高一点,也不敢定得太低,「绝对没问题」「小菜一碟」「闭着眼睛都能过」这样的描述几乎不会出现在我的词典里,即便对于一件事有90%以上的把握,只有到了真正事成的那一刻,才会觉得尘埃落定。

其实,也只是一个阶段的尘埃落定,接下来又会新的目标和新的变化发生,就像一个个的循环,不断去尝试去达成。

而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和我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那些我讳莫如深的“乐观” —— 「So Easy」「很快搞定」,总是很高频地从 Ta 嘴里脱口而出。暂且不论最后结果是否真的如 Ta 所说,即付出很少代价很快实现。我关心的其实是,Ta 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有些事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是我们俩的能力悬殊还是评估的方式存在重大差异?这些问题背后其实要搞清楚的是两件事:

  1. 我们在设定一个目标的时候,究竟是如何去衡量自己所要付出的代价的呢?

  2. 我们是在设定了目标之后才去衡量,还是衡量过后再设定目标的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先立一个 Flag,Flag 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个目标。比如,一个月瘦掉5斤,一周看完3本书,一天要写一篇文章坚持3个月…… 在定这些目标之前,有些人会做好计划,仔细评估,确保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这是严谨的人。

而大多数喊出 Flag 的人,可能就是那一瞬间喊出来了,自己的确清楚地知道,现状需要得到改变,想瘦的因为对目前的体重不满意,想看书的可能因为没时间去看书,想写文章的大概是想成写作的习惯。于是,就想通过设定一个目标来启动这个「改变的工程」。但具体工程量大不大,可能还没来得及细想。

很多人半途而废,可能并不是因为虎头蛇尾患得患失,往往是因为把目标设定得太高,同时又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缺乏清楚的认识。原本以为是个小土丘,走到一半,才发现后面还有一座大山,干粮也不多了,周边也没有条件获取食物,前途茫茫,想想还是算了,坚持不下去了。但如果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要穿过一片竹林,翻过一座山,绕过一个瀑布,干粮都备足,工具也准备好了,那么心里自然就笃定些,坚持下去也更容易。

所以,究竟如何评估呢?我试图总结出来一些方法,防止这篇文章沦为“标题党”。那么就先尝试着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吧。我打算分两种来说明,一种是自己不曾做过的事,二是自己曾做过的。

如果是自己不曾做过的事,那么只能借鉴别人的经验了,但借鉴之前,你必须首先收集好足够的信息,比如,自己的真实状况、设想中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财力/人力支持、外部环境等等因素。然后,尝试着列出自己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准备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达成的效果是怎么样的。自己把整个过程想明白之后,再去借鉴其他人的,看看两者区别在哪里,是否需要调整自己的计划。

如果是自己曾做过的,反而要警惕。除非你有详细的记录数据,比如用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钱,最后达成效果怎样。如果没有这样一份数据,人们的潜意识里都会「轻敌」,毕竟做过,小意思啦。

可,我们忽略了「变化」,比如健身这件事,年轻时锻炼15分钟和中年时锻炼15分钟是不一样的,年轻时锻炼完吃一个冰淇淋不碍事,中年时得想一想要多久才能消耗掉。同样一件事,时间和环境发生了变化,那这件事的难易程度也会跟着变化。「低估」和「高估」,都会对目标达成产生影响。

具体怎么做呢,拿我之前的「坚持100天写作」来举例子吧(参见 今天是个好日子)。定下这个目标的背景是,我已经完成了 7天、30天写作,所以就把战线拉长,来个100天的目标。听上去是循序渐进的,应该不难吧。

当时的我,确实有点掉以轻心了。每天会遇到很多人,发生很多事,从里面摘点出来写个几百字到千字,不难啊。刚开始,确实挺顺利的,留意每天发生的事,有了碎片的想法就立刻在备忘录里记下来,回去就接着把碎片写出一篇文章来。如果一直都这么顺利,那么目标估计不痛不痒毫无波澜地就能达成了。

此处有「但是」,慢慢的,就发现,不是每天都能找到可以成文的碎片,有些想法记下来,到了写的时候又失去了意义;即便有可以成文的碎片,也不是每天都能留出时间来写,加个班,看个剧,很快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这些问题看起来司空见惯,应该在定目标的时候就能想到啊,可是正因为之前的经历,让我忽视了显而易见的绊脚石,「坚持100天写作」最后还是磕磕绊绊地完成了(虽然有些只能算作是凑数🤦‍♀️),但付出的代价远比我想象中要大。

这些其实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 「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可能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在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知之后,很多事情就变得简单快乐了,心里有了一杆秤,手上有了一把尺,比如,健身的目标不会比着六块腹肌的教练去,而是保持健康就好;财富的目标不会比着新闻上光鲜亮丽的排行榜人士去,而是小富即安就好;学习的目标不会比着记忆超群的学霸们去,而是稳扎稳打就好。

这样一来,目标就立刻变得接地气了,在定目标的时候,似乎就能清晰地看到必经之路的样子,那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自然就清晰了。「道理都懂,可还是过不好一生」,这样想的人,可能对于「过好一生」有着比较高的追求,什么样的「好」才算「过得好」。同样老生常谈的还有「时间管理」「精力管理」,书看了很多,课听了很多,可实践起来怎么就那么难呢?

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定的目标是否合理了,对于「时间管理」的初学者,如果一下子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比如极高的效率、各种 Balance 等等,那么注定是坚持不下去了,而如果就是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每天就完成1-2件事,随着能力的提升再慢慢去匹配更高层次的目标,这才是制定目标的王道。

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时间管理」这个词本身就是伪命题,时间的流逝没人可以逆转,又如何去管理它呢?你能管的只是你自己,你能决定的只是优先级,这样一段时间,你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因为不论你做什么,这段时间都是走了几个圈,然后消失了。

有一个我经常会想起的单词 ——「awareness」,翻译过来是「意识」「觉知」的意思,「Self-awareness」其实与「自知之明」是类似的意思。说到底,我们要对自己有感知,时刻牢记去实现目标的就是这个真实的「自己」,不是其他的谁谁谁,谁谁谁可以模仿可以借鉴,但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我们自己实打实地走出去的,脚印是深是浅也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

保持一颗「自知之明」的心,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吧。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