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希望「被了解」吗

花火田丁 2018-05-30 15:49:44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早上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里的Alexa同学,发表在煎蛋,煎蛋给我的印象是各种有趣段子,以至于我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为Alexa量身定做的段子!但有出处、有背景、还有官方回复,又很像真的。等我找到了彭博社和新闻出处  Kiro7 (西雅图本地英文媒体Kiro7电视台) 的原文链接(文后附上),才明白确有其事。


报道称:

一对夫妻在家里聊天,开玩笑地提及,智能精灵说不定正在偷听他们的对话。结果玩笑成了真,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亚马逊Echo已经将他们的对话录了下来,并且打开通讯录把文件发送给了丈夫所在公司的一位下属。下属收到后立刻打来电话,让他们马上切断Alexa的电源,并且说“你们家被黑了”


听上去是不是很可怕,录了也就算了,还发给同事。


亚马逊给出的解释是,Echo音箱可能从对话中捕捉到了听起来像“Alexa”的模糊语音,所以它被唤醒了,并将背景对话理解成记录和发送消息的命令,然后喧杂并确认了一个收件人,尽管没人晓得Alexa到底自以为听到了什么。


中午的时候,同事说,总感觉某新闻聚合客户端在偷听Ta说的话,前几分钟刚刚说另一个同事讨论的话题,立刻体现到了推送列表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该主题的文章。突然有了种回到学校的感觉,而我脑中响起了某学习机的广告语「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搜了一个什么东西,于是藏在角落里的浮动广告都是这个东西;

在电商网站买了个什么,于是藏在角落里的浮动广告都是这个东西;

或者一个新闻聚合客户端,也知道你刚刚买了什么。


当我们对这些无孔不入的推荐算法逐渐扫除心理障碍,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广告商们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他们不仅想看到你看过的,连你说过的也想知道。把麦克风变成采集并投放针对性广告的算法工具,技术上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煎蛋这篇文的作者开头就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不介意说 “Alexa,给我播放 bangers (歌名)”的人;另一种则是被灌输了太多阴谋论且偏执地相信那些智能设备正在偷偷窃取他们的隐私的人


关于隐私,最近被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法案》,据说是有史以来对用户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最为完备,对大企业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也最为严厉的制度)给刷屏了,这里不作讨论。


关于阴谋论,作为一个被星座分析师们冠名为被迫害妄想症鼻祖的星座,也许我有那么一点点资格来表达下看法。


先说Alexa同学,Amazon的解释从技术上是说得通的,在持续语音交互的过程中,捕捉到一些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绑定了一些命令,比如录音、发送、选择收件人等等。问题在于,这对夫妻并没有想要唤醒Alexa,所以如果有个「沉睡吧,Alexa」及「苏醒吧,Alexa」的开关命令,让它停止「偷听」,大概就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了,不过不排除是不是还会出现其他Bug。


科技的东西有时候总是会让人意想不到,不然工程师们就不会那么忙碌地发布新版本啦。


再来说新闻聚合客户端,早在去年就有网友提出类似的怀疑,官方出来澄清不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这个理由我表示……)


真真假假且不说,如果是真的,这种做法确实不够磊落,用户应该拥有知情权,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恐慌,如果是真的,我猜目前只是做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关键词/标签识别,以便推送感兴趣的话题给你。毕竟长时间「偷听」,手机分分钟就会没电了,太明显。


所以,因阴谋论而偏执大可不必,本文的目的也不是要制造恐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生活还是要继续,这些快把我们惯坏了的高科技,你舍得彻底一刀两断吗,至少我是离不开,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便利,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


如果真的非常不安,那么文中那对夫妻的同事,已经给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马上切断Alexa的电源」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我们真的希望自己「被了解」得这么透彻吗?


人与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希望对方能够理所当然地听懂我们所说的话,了解我们所思所想,在意我们的兴趣点,比如你心里寻思着想买个什么,心仪的对象恰好就买来给你了,不会觉得吓人吧,反而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浪漫感,是不是这样?


而,当这一切发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只不过「心仪的对象」换成了某个音箱,某个APP,某个搜索引擎,「买来给你」可能换成了「需不需要为您下单」「这个东西的相关资料您了解一下」「我们为您推荐了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产品」,类似这种周到的小秘书服务,不用你开口,洞悉你的一举一动,但,还有没有浪漫的感觉?


相比于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以柔和委婉为主,而机器世界的了解则简单粗暴,比如知道你最近在关注「医疗」,就猛砸「医疗」相关的资讯给你。知道你搜索了「折叠车」,各种「折叠XX」扑面而来。


得到产品手册里有这样一段话

得到要做的智能内容推荐的核心是“你不知道的内容,但我们猜你会需要”,而不应该是传统内容推荐逻辑“你知道的内容,我们让你看更多”


但要做到前者的前提就是以后者的数据积累为基础,我相信做推荐算法的都不会只想要把「已知」累加多少倍推给用户,这样并不能体现它的智能,都想做的是把「猜你想要的未知」推给你,那么这个就需要看算法究竟有多了解你了。


「距离产生美」,即便真的了解,偶尔也需要一些随机感,再贴心的小秘书也有开小差的时候。不过,这种随机感也是有难度的,一不小心招人讨厌了就拜拜了,但过于迎合就又回到了硬邦邦的推荐算法里。


人类是很难被取悦的,说不到点上吧就觉得不了解,太迎合了又觉得没有新鲜感。机器,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旧文参考:

也说互联网隐私

科技,幸与不幸


Alexa事件的参考链接:

煎蛋:[http://jandan.net/2018/05/30/smart-alexa.html](原文直达)

彭博社:[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8-05-24/amazon-s-alexa-eavesdropped-and-shared-the-conversation-report?cmpid=BBD052918\_TECH]

Kiro 7:[https://www.kiro7.com/news/local/woman-says-her-amazon-device-recorded-private-conversation-sent-it-out-to-random-contact/755507974]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