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啊找啊找话题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21-07-13 10:00:00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年轻的时候,每当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大脑里的“发动机”就开始飞速运转起来,蹦出各种各样的话题,就像是有一种力量推着我去 Hold 整个聊天的过程,防止聊天冷场以及尬聊。

现在,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对方抛出一个话题之后接住,接的同时如果想到了其他延伸话题,就顺带着聊一聊,如果没有,就继续等待对方的下一个话题。

这种转变,像是从一种 Push 的状态变成了 Pull 状态,「主动推送」转向了「被动拉取」,从年轻气盛时期的「急于表达自己」,到云淡风轻时期的「先听听看你怎么说」。

这是年纪和阅历使然,同时也是社交方式的转变,Push 的方式适合快速试错,下意识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快问快答,速度地问完,答完,然后转向下一个问题。Pull 的方式虽然看起来是被动接收,但其实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反而会更多,因为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变多了。

不可否认,两种方式都各有利弊,也谈不上哪种就一定能 Hold 住整个谈话过程,因为讯息时刻在变化,对策也跟着变化,实际的情况通常比我们设想中的要复杂,一段谈话中,有时候「推」,有时候「拉」,有时候「表达」,有时候「倾听」,谈话技巧有,但多数都是招式,心法讲得很少,因为心法因人而异,同时难以用言辞表达。

但,不管我们处于哪一方的角色,「听懂」二字是关键,当我们主动表达的时候,要想着「对方是否能听懂」,当我们被动接收的时候,集中精神「听懂对方真正的用意」,「听懂」是所有谈话的基础,就像某首歌里唱的「讲又讲不听,听又听不懂,懂也不会做,做又做不好」,没有好好「听懂」,带来的将是一连串的“灾难”。

大多数时候,「听懂」并不难,前提是对方想让你听懂。只要聚精会神就可达到。如果对方不想让你听懂,或者不想让你完全听懂,那么就会设置一些理解上的障碍去阻止你「听」以及「懂」,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抛开文字和词语的限制,去分析对方的心思,谈判桌上可能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双方都想藏好自己的底牌。那么,处于弱势的一方,要考虑的因素就会比较多了,就像是案件的和解,如何能够在能力范围内争取(保障)最大利益才是最核心的问题,一切以此为出发点,作出选择也并非很难。

以上大多数是指社交或者商务会谈的场景,另外有一种「特殊」的场景,我在 轻声细语好好说 中提到过,就是亲密关系中的「谈话」,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今天想说的其实不是「谈话技巧」,但话赶话就顺便聊一下,技巧都很花哨,本质上请记住两个字 —— 「听懂」。

真正想谈的是「找话题」这件事,有人觉得很难,尤其是不太相熟的人见面,聊点什么好?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看上去更有趣?怎么样才不会冷场?以我不太丰富的经验而言,在开聊之前去想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徒劳,很多时候,就像是考卷一发下来,一拍脑袋「哎呀,全是没复习到的」。

准备无用,那么,是不是就完全不用准备呢?也不是。与不太相熟的人聊天,起初还是「以表达自己」为主,话题则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主,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在聊的过程中,再去发掘对方感兴趣的点,继续深入交流。如果对方不是因为某种“不可抗力”百般无奈才坐到你面前,大多数情况下,连续几个话题都完全没办法聊的情况,发生的概率还比较小的。

所以,找话题的关键点其实在于「了解自己」,而不是「迎合他人」,因为「迎合」的判断标准在对方手上,就像是五子棋,当你下棋的时候,习惯拼命地去堵对方的路,还是想方设法铺自己的路?也许两种战术最终都能给你带来胜利或者平局 —— 不输,但「布好自己的局」更气定神闲一些。

鉴于自己曾是话题的那一方,而现在大多数状态是端个小板凳看看对方提出什么样的话题。因此,我深知,发起话题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与我聊天时主动寻找话题的朋友,每每都心怀感激,其中还有一部分原本不善言辞的,为了不冷场,努力抛话题的样子,大概也算是一种关爱了,感恩。

当然这些里面多数都是比较相熟的朋友了,也已然习惯了我时不时一副“高高挂起”的样子,依然不离不弃地聊着聊着,要是隔着屏幕,不会等着回复,经常有时候,捡起了一两天前的话题,回复一下,不一会儿便歪了楼,倒也相谈甚欢。

想起多年以前一个朋友说的「择偶标准」(参见 关于「择偶标准」)里有一条 —— 「聊得来」,这标准看起来很普通,但想想,人生数十载,事过境迁,一直都能「聊得来」,难度其实不小,但人生海海,寻来的伴侣,不就是「得一人心,聊一世话」,相伴打怪升级吗。

最深刻 的故事 最永恒 的传说

不过 是你 是我 能够 平凡生活

—— 五月天《因为你 所以我》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