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成使用者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8-07-11 15:55:17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今天从一只易拉罐说起。

在即刻看到的一张图,一只易拉罐。在拉环处特意敲出了个凹槽,拉拉环的时候会比较好抠。



然而,这种便利,并不是人人都会感受到,特别是当人们习惯了没有凹槽的拉环,没有凹槽也能轻松打开的时候,这种改进会显得特别微不足道,小到可能都不会被人注意到,或者即便注意到了,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一个凹槽嘛,也没什么难度(就跟那个让做一个电商APP的梗一样,外行总是看热闹的居多)


而像我这种平日里不怎么留指甲的人,一眼看到,就觉得是福音。如果没有凹槽,再碰上个别很紧的拉环,简直是要把肉给嵌进去。


一个特别小的细节,至少让我觉得,产品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许设计团队里正好也有一个跟我一样不喜欢留指甲的人。虽然不清楚易拉罐的制造工艺,但我相信,这个凹槽并不简简单单在盖上砸个凹槽就结束了,可能对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不了解,所以不方便做评价,只有内行才有资格去评判是否有难度。


做产品的应该都知道MVP(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该策略的基本想法是,快速地构建出符合产品预期功能的最小功能集合,这个最小集合所包含的功能足以满足产品部署的要求并能够检验有关客户与产品交互的关键假设。加功能对于技术型公司来说并不是难事,真正的难度在于精简,一个最小的集合究竟应该有多小,理想的状态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通过这个最小集合抓住用户的心。


今天在讨论我们一款教育产品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究竟第一个试用版本应该包含哪些功能。技术出身有个毛病,有时候会忍不住想炫技,用高精尖把用户砸晕。有点像暴发户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要炫耀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但其实真正好的产品应该是化繁为简,润物细无声的,刚开始你都没觉得有特别强大的地方,就是简单、顺手,将强大隐藏了起来,在第一次甚至初期都不会有太强烈的感觉,久而久之,用惯了,转向其他产品时,才发现自己被「惯坏了」,为了让你无感+简单,背后支撑着的是反复的设计和复杂的算法,就像Apple的产品一样。


所以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试用版应该就是一个特别朴素的版本,没有学习成本,上手就能用,在使用过程中慢慢能发现它的美好。


那么,在还没有推到终端用户手上之前,怎么检验这个版本呢?很简单,就像是凹槽拉环的设计师一样,把自己就当成是使用者,如果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自己都不愿意去用,还怎么去说服别人呢。


看上去是很简答的道理是吗,但如果你留意过一些产品的细节,很容易就发现,产品的设计者或者开发者,可能都没有真正去使用过自己的产品,不然不会有这么反人类的操作。


那么,也许会有人说,作为开发者,自己也许并不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啊,或者说,代表不了目标用户。确实也有会这种情况发生,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或者使用习惯,在意的点的确会有偏颇。但至少自己这一级需要把特别明显的反人类或者不友好的操作给过滤掉。然后,再尝试着找一个贴近目标用户的人,再次筛选出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教育产品,家里有小朋友的同事结合日常实际场景,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就像是前天写的「闭门造车」,切记想当然,在此基础之上,做一个注重细节、自己愿意使用的产品。


旧文参考:

好产品细无声

得失心

从哪儿开始

用完即走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