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11-14 15:53:30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大概都经历过来自灵魂的拷问「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科学家」也许是最多的答案。已经不太记得自己当初写了些什么,但清楚地记得自己永远都不会成为「老师」。

「老师」在我眼里是一个比科学家还要困难的职业,抛开专业知识不说,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强大的内心,以及无私的用心。

我很难想象自己,面对一道题讲了两遍还不明白的学生,面对课间生龙活虎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面对坚信「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的家长,面对升学率为王的校方…如何还能安然自若,气定神闲。

「教人」这件事要做到好,在我看来,比世间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困难。如果只是专业知识,传授技巧和思维逻辑,可能还简单点,难点在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就复杂了,你需要关心这个人的心智、特点,来制定适合 Ta 的学习方案,在此期间,还需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不断地做调整。

有点像是老师主动去适应学生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健身行业一对一的「私教」,当然排除很水的教练,理论上一对一的私教是需要根据你的素质不断地调整进度的。放到教育里,如果真的能实现,效果一定不会差,可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有的老师还不止带一个班,即便有心也无力去实现。

于是,出现了所谓 AI 教育,其中有一些是通过微表情来做算法,测试学生对于当前课程/老师的反应,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的微表情,则表示这门课并不受到Ta的的欢迎,就需要去做调整。这其实只是一个很初级的筛选工作,解决的只是教师人数不够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的问题,AI 能做的事情应该远不止如此。

扯得有点远了,我觉得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老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对于把“解题思路”对另一个人讲通讲透这件事没什么信心,很有可能就变成一板一眼的形式主义,也就是说即便把「HOW」给讲明白了,但没有「WHY」的支撑,遇到另一道相似的题时,还是一样摸不着头脑。

现在想来,大概是那个时候自己对于「WHY」这件事还是心生畏惧的,都说,把自己学到的给人讲一遍,自己会理解得更透彻,而如果说不明白,就表示还没有真正地理解透。这些年,花了很多气力把很多事情想透想明白,死抓着「WHY」不放,渐渐地开始领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义,显而易见的是「鱼」更见效,但却只能解燃眉之急,而「渔」的意义更深远,学会了「渔」还会愁没有「鱼」吗?

有很多短期内看起来又笨又吃力不讨好的事,就像是开始学习「渔」的时候,看不见「鱼」的踪影,分分钟都想放弃,或者干脆去买条鱼,立竿见影,可从长远来看,却会永远受制于人。出售时间也是同样的道理,最理想的状态是同一份时间可以出售多次,而不是每次都出售不同的时间,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册,形成系统的教程,这个过程就是「授人以渔」了。

教书育人,大概也是这样的吧,老师们把自己知道的「渔」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渔」去抓自己的「鱼」。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