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近几年iPhone真的可谓是智能手机界的风向标,从大屏开始,Home键、指纹解锁、人脸解锁,到iPhoneX的齐刘海,每次变革,起初都会引来一些唏嘘声,质疑这样的设计,而奇怪的是,接下来不久,其他各个品牌纷纷效仿,包括那个被诟病的齐刘海。
为什么?想起老罗说过的一句话,大概是在我唯一看过的锤子手机的发布会,老罗并不否认机身设计借鉴了iPhone,为什么做了那样一个看着跟iPhone Home键一模一样的键,而不是做一个方的?
老罗举了很多例子,也讲了这样设计的缘由。我记得其中一句话:
做得不一样是为了做得更好,不是为了「不一样」
换言之,如果这种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而实践又证明用户用了很顺手,为什么要单纯「为了不一样」而去做一个「不一样」的设计出来。
好像有点道理,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新」,而是「有用的新」。如果你无法判断这种「新」能否超越现有的设计,带来更好的体验,那么也许沿用现有的设计会是个好办法,不出彩,但也不会出错。
但,如果人人都这样想,第一个做出这样设计的人该是多大的勇气,没有任何借鉴,也没有前人踩过的坑,就真的只能是一个「好的设计」,而不是徒有其表的「新奇」。第一个让人接受起来也许会很有难度,但优势是,如果人们真的接受,那么后面雷同的设计都将黯然无光,每每都会被人提及是效仿第一位。
我一直很好奇iPhone的设计团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虽然看过自传、各种介绍,也知道他们确实是「很牛的设计师」,但究竟是如何做到让一只iPhone不管到了什么样的手里学习成本都几乎为零,小到4岁的小朋友,大到60岁的老人家,系统层面几乎不需要学习什么。
不夸张的说,有些手机,光输入法就要折腾半天,对不太熟练的老人家来说,从拿到手机,到发出第一条文字信息,还是需要一段不短的熟悉时间的。
而iPhone完全没有这点顾虑,这也是我最佩服Apple的地方,为了让用户无感,觉得功能强大但使用起来足够简单,背后的设计丝丝入扣,需要很庞大的逻辑和技术去支撑,把所有复杂的事情都交给后台,强迫症似的让前端足够清爽,从技术角度来说,真的很难,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一个Home键,远不止你看到的那个圆按钮那么简单。
再回到那句话,「做得不一样是为了做得更好」
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存在感,只是一味强调要「新」,而忘记了这么做的初衷。如果不是为了变得更好,一样或者不一样又有什么意义。
在股票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投资时正确的决定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一是可能真的无法分辨是否正确,二是觉得人多可信度就高,不会这么多人都傻吧。而真正应该在意的,是是否对你自己有益?做得一样或者不一样只是一种形式,而不应该成为结果。
推陈出新真的需要实力,盲目追随也需要分辨力,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