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紫禁城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3-25 15:32:13 +0000

题图摄于故宫,By 町


一直心心念念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终于如愿以偿,虽然年已过完,但看着那一件件精美的展品,那个遥远的时代,皇宫里是怎么过年的呢?画面感跃然纸上。


说起来惭愧,对于一些展品的认知多数都来自清宫剧(史书看了也很少能记住)。比如饺子里会放钱,吃到的人就会有好彩头。不曾想这钱还有个专属的名字 —— 「花钱」,也并不是平日里流通的钱币,是特意铸造的一种。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及,门神,除了我们最熟知的「将军门神」和「福禄门神」,还有很多其他的门神,比如,仙女门神、娃娃门神和判子门神。不过光从样子上看,还是将军门神和福禄门神比较顺眼。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及,被调侃最多的,热爱盖印的乾隆爷,真的有好多印,各种材质,各种用途。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还有很多精雕细琢的器具和挂饰,比如钱袋子和撒落一旁的压岁钱,和一套看上去很迷你的文房四宝。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摄于故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区虽然不大,只是在午门正厅和东西翅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风俗配合着用品,从科普的角度已经足够,配合专业的讲解,涨了不少知识。


我们可能无法通过这样一个短期的展览去全面了解古代(主要是明清)过大年的风俗文化,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背景知识功课,到了现场也就看个形,听个响,走马观花。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次次的展览,多少会引起人们对于这些文化的兴趣。说「抛砖引玉」也许不合适,但确实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用家里小朋友的话说,展览是不是就是挂了些东西在那里让大家去学习的呀?还真是一语中的。


这次故宫之行,也留意到一个现象,来看展和看故宫的年轻人真的多了,和朋友说到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单院长,无论是故宫文创、国家宝藏、国宝会说话、故宫咖啡,都试图把枯燥乏味的文物知识转换成为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真正应了那句「让国宝“活”起来」。


比如,在故宫里看到了很多行走的Cosplay,Cos古代美女或者各宫娘娘,以及网红的故宫咖啡(排队望眼欲穿,借用俩妹纸的杯子拍了张


图片摄于故宫,By 町


图片摄于故宫,By 町


图片摄于故宫,By 町


但是也有人不喜欢,没这故宫大 IP 的时候,「文物」离大伙儿太“远”,除了正经学术的,大抵只剩鉴宝玩宝收藏宝的关心这些事儿了。可这 IP 起来了呢,又有声音说这是“追名逐利”就为了赚钱呢。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堆道理。要说这「度」确实很难把握,就像是烧饭做菜的火候,多一分就过了,少一分就生了,真是都得掂量着来。


但不管怎么着,「文物」从那遥不可及的学术界算是越来越接地气了,让更多国人了解文物,了解文化,了解从哪儿来。这就是 IP 的一大功劳。


说到底,形式只是手段,能通过这些手段赢得受众的喜爱或者认可才是最终目的。而这个的前提是这些形式的设计者足够了解 Ta 的受众,只有了解才能催生出招人喜欢的设计。


大年展到4月7日结束,还想去看的朋友可得抓紧了。展览不需要单独购票,到了午门,别着急往前走,登上午门的展厅看一看。


附上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红砖金瓦

图片摄于故宫,By 町


图片摄于故宫,By 町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