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在这个被造出来的国民节日里,也来应个景,默默收起了讲述「残酷现实」的文,改日再发。
「520」据说最早是因范晓萱的某首歌而开始流行,那么今天就来说说「唱歌」「听歌」。注:以下谈论的是普通大众听的歌曲,音乐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故事,更专业的那种。
身边有很多唱歌超级好听的朋友,平时大概一副貌不惊人的样子,一旦开唱,自带光环,声声入耳,扣人心弦,简直魅力无限。旁边一只迷妹冒着星星眼(五音不全的人一般只负责鼓掌摇铃或者默默玩骰子。
一段曲子,配上词,找个人/一伙人,弹出来,唱出来。如果歌词的内容让主唱感同身受,或者原本就是为Ta量身定做,就更好了,一字一句都带着饱满的情绪,有种直击内心的魔力。
而听的人,在某一瞬间,心情变得有点不一样,隐隐有什么被触动到,越听感触越深。
有痛哭的「哽咽」
有开怀的「大笑」
有幸福的「Yes」
有伤感的「Bye」
有无奈的「Fine」
有释怀的「微笑」
还有其他无法描述的各种滋味,此刻或许并不需要想起某一个特定的人,或者某一个特定的故事,只是一种情绪涌上心头,不能自己,将心中填满。
歌词本身在说些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伴随着曲子的节奏,脑中思绪万千,但依旧很模糊,想要通过什么线索去看清那些思绪,于是,记忆大门打开了,往事历历在目,在这种氛围之下,一些人从回忆中走了出来,带着当时的故事,至于当时的情绪,可能已经淡忘了,此刻的心境更多是感慨世事无常,往事如烟。
这时候,也许不是在听歌,而是在听自己的心声。网易音乐下的评论比歌曲本身更精彩,一首歌里看到了每个人的别样人生。同一首歌,十年前听,十年后再听,多半是不同的心境里。
这就是所谓的「代入感」,听歌时的代入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被曲调代入,跟随着旋律,脑中填入的是自己的旁白或者经历。而另一种,被歌词代入,字字击中内心,道破你的心事。
也许普通人听歌真的无关好坏,只是作为一种情绪和场景的载体。不止歌曲,电影、电视剧、话剧等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称之为「共情」(empathy ),通俗点来说就是「共鸣」,一般指观察者内心感受到的和作品角色经历的相同情感或感受。这种感觉/经历人人都会有,只是每个人感受的强烈不一样,受影响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所以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某首歌你听得感人肺腑,另一个人却无动于衷,两个人的「共情」程度不一样。
一直在说「听歌」,毕竟我比较擅长的是「听」
「唱歌」其实也是同理,如果主唱代入了自己的情绪,就像是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有着真实情感的沉淀,而不是用力过猛的咆哮或者故作病态的呻吟。
选了几首代表不同情绪的歌,听听看,会想起什么。(歌比较暴露年龄😂
五月天-最重要的小事
陈小春-独家记忆
苏打绿-无与伦比的美丽
好妹妹-往事只能回味
孙燕姿-第一天
旧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