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于上海,By 町
说到知识分子,我脑中随即跳出了两个词:学识渊博、温文儒雅,虽然看起来更像是「谦谦君子」的印象,但的确是我一直以来对于「知识分子」的感观。
昨天看了李松蔚的推送,张文宏在上海新增本土病例后发在微博上的一段长文,李老师这篇推送,分析这篇长文里的「说话之道」。
从疫情开始,张主任的发言就备受关注,被网友们剪成各种妙语小视频,广为流传,从最早的「全部换党员上」「你觉得很闷么病毒也被你闷死了呀」到如今的「动态清零」,我个人是挺喜欢张主任说话的,风趣幽默,但直击内心。
就像李松蔚总结的那一句「魔术师一般的语言」,知道你害怕,但还是选择陈述事实,同时告诉你这个“害怕”是有能力去克服的,很妙是不是,就像李老师分析的那样,张主任从来不说「没有问题」,也几乎没说过「不要怕」,而是告诉你事实,然后让你相信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疾控专家层面,「有能力」去控制事态的发展。
作为医生,张主任当然知道新冠的凶恶之处,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最保守的方式,最安全最可控,但是社会经济就不可控了。所以当张主任说出「有能力」三个字,远比字面上更具担当,也比「不要怕」来得更让人安心。
留言区很多人说张主任情商高(参见 高情商从何而来),懂得说话之道。虽然我不曾知晓这段长文背后经过了多少次的修改或者是否是一气呵成,但我相信我们看这段文字不过几分钟,而写出这段文字的过程可能远不止这点时间,很多人看了「哦,知道了」,转身就忘了具体内容,但有一种感觉已经在心底悄悄地种下来了——「零星的病例可能要成为常态了,但是不要紧,自己的防护要做好」。不说能够100%安心,但至少心里笃定了不少。
回到开头,我突然应该重新定义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了,像张主任这样,专业能力就不说了,除此之外,「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有担当,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最后一点「说听得懂的话」,让我又想起了很久之前在微博看到的“段子”(好像是真事儿),也是一位主任医师,针对迷信的待产家庭,用“他们相信的方式”说服了孕妇(参见 Ta 说你听)。
除了张主任,最近另一位知识分子的观点论道我也很喜欢 —— 人类学家 项飙(biāo),很多人是因为他近期对于「内卷」的分析而熟悉,而我,却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了这个名字。
之前因为快递小哥事件想写一篇推送,拟的标题是「我们的耐心越来越短了」,正文处只留了几个字「外卖5分钟」(想到了主题就立刻记下来,虽然最后不一定就能产出,但这个习惯让我受益良多),至今一直躺在草稿箱里。不重要了🤦♀️,但正是这个草稿,在我尝试找到一些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个「5分钟都等不及」的现象的时候,搜索引擎让我看到了2019年某一期的十三邀,这期的嘉宾正是项飙。
开始看这期十三邀之前,我对项飙一无所知,甚至「人类学家」这个头衔都让我觉得非常陌生,人类学家?社会学?人类?考古?总之,看上去是很高深很遥不可及的学问。然后有点黑有点瘦小的项飙(跟许知远相比更明显😂)背着双肩包就出现了,完全颠覆了我对于「学者」的刻板印象,说到他的代表作「浙江村」,也没有蹦出来任何让我听不懂的学术名词,谈话过程中的言语,就像他本人那样 —— 朴素。
当「消灭附近」这个观点蹦出来的时候,举例用的就是「快递小哥事件」,我突然一个激灵,终于找到了自己想找寻的答案,说醍醐灌顶,也丝毫不夸张,那是在某个湖(是湖吧)边的咖啡馆里的对话,那段真的是太精彩了,提到「当下年轻人的婚恋问题」,项教授的表情也太可爱了:
项飙:这个绝对是想不到,我们那个时候如果说父母给你介绍个对象,那太掉价了
项飙:为什么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会有那种能力呢?因为我们自信能够在“附近”构造出一种爱的关系来。在一个单位也好,哪怕在一个公共汽车上相遇、碰见的也好,我们有自信去构造。
摘自 十三邀第四季 第四期 对话项飙
许知远说,聊得太开心了,我要叫一杯威士忌。我居然也有同感😄。
太妙了,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其实是有的,只是被学者转换成了通俗的语言),也没有什么生僻的名词,但就是能把各种原委解释清楚,这种的能力让我望尘莫及,大多数时候,能不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了,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智慧」吧,融会贯通之后的学者风范,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文辞的贫瘠,想不出更好的表达方式了,总之,就是那种「暗藏着的很厉害」的感觉,思想上的巨人!
巧的是,在这期十三邀中,许知远也问了项飙关于「知识分子」的这个问题,今天重新看文字版才又回忆起来这一段,写到这里,突然有种「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的感觉,或者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么就用项教授的话来结尾吧,深以为然,尤其是「孔子活在今天」这个例子,的确是当今学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许知远:那你觉得一个理想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
项飙:他很在地,要有很强的敏感性。对古典的东西当然要熟悉,但是一定要到现在的这个实践当中去。他的神经一定是要跟着时代去跳动的。你的出发点必须是现在的困惑,必须是大众的困惑,必须是最新的变化。你的出发点不能是孔子说了什么,亚里士多德说了什么,马克思说了什么。
现在不能再问孔子当时说的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用,你要问的是,如果孔子活在今天,掌握了所有这样的信息,像他这样的一个思考者,他问的问题是什么,他会说什么,给出什么答案。
最后,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期十三邀,非常值得,如果没时间看视频(还是推荐看视频,声情并茂),也可以看文字版,我随手搜了篇 日落的时候,思想升起丨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项飙(完整版文字稿),11000字,大约需要50分钟,很长,跟视频也差不多时间了,但非常值得,同时致敬整理文字的小编们。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