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即走

花火田丁 2018-02-06 14:32:25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Ottawa, 加拿大 by 时分日常 


老板一句ALL IN小程序,默默放下手上的Xcode,开始倒腾小程序。


然后就应验了「孕妇效应」,周末去魔都某偏远的城乡结合部,地下停车场的柱子上满眼都是花花绿绿的小程序码,出口处还拒收现金,只支持小程序。

这才意识到之前各路媒体说「微信团队不惜重金推广小程序」是什么样的体量。


上个月的「2018微信全新计划」公开课,张小龙关于产品的几点思考,其中就提到「用完即走」。


「用完即走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越高的效率越好


如果他一天信息的处理要用两个小时,那我们应该帮助用户尽可能在两三个小时之内处理完,而不是说一定要把两个小时的任务变成三个小时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户再回来,其实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当一个用户在一个工具里用得很愉悦,用得很高效,他才会下一次回过头来使用这个工具」


小程序更是把这一点体现到了极致(当然有些功能还需要完善),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任务,并且离开这个小程序,这样才会有很好的体验,下一次他会继续会来使用这个小程序。


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我们在小程序的原型设计上,简化再简化,三版之后终于有了初级的「用完即走」的体验,虽然张小龙的团队不愿意承认自己一直在「克制」,只是在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是该做的,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会想要做得更多,比起「多」,「舍弃」才是更可贵的。


通常来说,产品设计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留住客户,通过使用频率、功能众多、画面美感等等,或者是不是出来个吉祥物卖个萌也是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容易忽视用户真正的需求。本是低频,偏想整成高频。本只想买一个苹果,偏要再搭上一盒猕猴桃。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的数据、信息充斥在我们的大脑中,试图帮我们做出决定。


而事实是,做得多并不代表做得对,做得多并不代表就能留住。


人与人的交往亦是如此,Give 和 Take, Over-Giving,过度的给予,或者给不到点上,有的时候就相当于零。


「呼之则来,挥之即去」,本是不太好的意思,有需要的时候就召唤过来,用完了就不再需要。而其实跟「用完即走」有异曲同工之意,来去自如,有时候也没什么不好。


如今的社交关系,比起过去那种强联系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一种自由松散的形式,不必每天请早道晚,有事儿了一起商量着,想自己呆着就各自找寻自己的乐子,不必挖空心思硬聊尬聊,彼此的情谊心知肚明,其实挺好。当然,前提是双方都愿意接受这样一种方式,但凡任何一方无法认同,事情就开始复杂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一种关系,是不是太功利,或者说太冷漠,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相处方式,见仁见智吧。功利不是贬义词,在某些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如果单纯只论功利,反而才是最简单粗暴的。


当然,在这个公众号里,任何一篇文章或者主题,都具有两面性,孰是孰非,全在一念之间。



亲疏随缘 | 行胜于言」,我一直很喜欢这两句。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