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最近杭州某学校的“防开小差”摄像头(学名: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几乎一边倒,老师、学生、家长出于各自的理由都不太待见它。
当然,学生是这三方中最弱势的,在学校里学习就得遵守学校的纪律以及教学方法,所以采访里的学生娃们都只是弱弱地反抗了一下,大致意思是这东西很先进,提醒自己时刻要保持专注清醒,但感觉有个东西一直盯着咱,不太自在啊。
家长主要是担心隐私问题,认为这是冠以科技之名的赤果果的隐私侵犯。
而老师们则是提出表情/动作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状态,「表情」不等于课堂效果,「刷脸」不一定提高听讲效率。“学习再好的学生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上课睡觉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成绩差”。 机器太过于程式化,而且并不了解这些孩子。
律师们也加入到了讨伐阵营,指出“学生如果一整天都在摄像头下生活,就没有隐私可言了,对孩子们的心理也会造成影响”。
且不说这个系统本身是好是坏,在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入侵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触犯众怒一点儿都不奇怪。其实它可以做得更好,更让人接受。
Apple官网「辅助功能」主页有一句巨大字体的Slogan
「让每一个人受益的科技,才是真正强大的科技」
接着是一段细节的描述:
「与家人一起,拍张温馨的全家福;打开 FaceTime 通话,与好友相聚畅谈;升起窗帘,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美好瞬间,都是靠科技的助力得以实现。而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份美好,我们努力使每件 Apple 产品从一开始就做到人人皆可使用。因为我们相信,设备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它自身有多么强大,而在于它能赋予你怎样的力量。」
的确,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美好瞬间,都是靠科技的助力得以实现。
现在的人离开了智能手机,将像是武功被废了一大半;
而十几年前,视频通话没有普及的时代,千里之外的人们只能通过语音聊天。
科技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太细小,以至于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在意,而当问题被放大,突然觉得事情不那么受我们控制,于是开始慌了。
因而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来临之时,总会受到各方的质疑与抗拒。比如无人驾驶,外媒似乎更焦灼,时不时地传递给公众,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并不安全,很危险,今天XX公司的无人驾驶车出了车祸,明天XX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启自动驾驶之后撞上了行人,舆论一片消极。
人类对「把自己的命交给机器」这件事太恐慌了。
事实是,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实是在跟科技交换「领地」。
比如,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突然被要求用纸和笔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光把这些字写到纸上,都会觉得手酸到不行。
比如,我们习惯了靠导航指路,以至于在没有定位的地方简直寸步难行。
以上这两个,是把我们原本擅长的「领地」让给了「科技」。还有一些,是「科技」把它擅长的技能补足给了我们。
比如,超级计算机做大数据量的计算时,时间远远远小于人类。
比如,脏活累活交给各种家居机器,扫地机、拖地机、洗碗机,各种机。
比如,每月固定要做的统计表格,交给程序自动生成。
……
也许因为身处科技行业,好处就是比普通人多了解那么一丢丢的实现原理,有些东西,一旦知道了它的本质,也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了。
科技本身是不作恶的(不主动作恶),它只是按照预设的逻辑完成自己的工作。现阶段,即便有学习能力的机器,也是按照人类给的学习路径在学习,基于统计学,基于各种算法,让自己的逻辑更精确。有些时候,更像是不作恶的机器唤醒了人类心底的暗黑物质,既而这种恶反作用于人类,其实还是「人」在作为,机器只不过是「工具」。(就像是「谢熊猫君」写的那篇Basilisk,细思极恐,原文可直达)
也许,将来有一天,机器有了真正的「智能」,即自主意识,那么问题可能就会变得复杂了。这个将来,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看到。
、
我始终相信,「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现阶段,人有人擅长的事,机器有机器擅长的事,互相交换「领地」,彼此协作,人机搭配,干活不累。
至于自动驾驶,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仅代表个人观点):
1. 机器的信息收集远超于人类本身(不计成本的话),而人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儿
2. 如果处理能力足够强,网络足够快,机器在突发状况时作出正确决策的时间应该会远小于人类
对于我这种无法感受到驾驶乐趣的人,车只是一个出行工具,真心期待着无人驾驶给出行带来的变革,虽然还有很多很多要做,成真的那一天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远,也可能会近。但至少在它还没有真正到来之前,任何形式的恐慌其实都没有必要。
身处这个时代,注定要被各种千奇百怪的高科技轮番轰炸。
究竟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