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行程规划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6-09 14:44:40 +0000

题图摄于黄河边 By 町

在高铁站总能看到踩着点来的旅客,高铁一般是开车前五分钟停止检票,就在第六分钟时,闸机口有着急忙慌赶来的人,也有推着箱子踱着步气定神闲的人,还有一旁替他们捏把汗的我。

以前有个同事,每次跟 Ta 一起出差都心惊肉跳,不到最后一分钟不会出现,用 Ta 自己的话来说,基本上每次都会被 Last Call。

老实说,如果综合平日里的表现来看,我也未必能做到每次都守时,尤其是生活中的约会,比如和朋友小聚,很多时候都是踩点或者晚点,感谢亲朋好友们对我的包容,但其实能否赴约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参见 等人

说到底,平日里的散漫还是有恃无恐,认为迟到那么一丢丢并不会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不像火车、飞机这类公共交通,赶不上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可预知,能不能改签,会不会影响既定行程,诸多善后事宜。

人对「未知」都有敬畏感,尤其是不可控的未知。有持无恐在这里全面崩溃,对我来说,旅行攻略可以不做,但来回大交通也许会纠结很久。要考虑有充足且舒适的前往机场或者火车站的时间。

所以今早10点左右的航班,08:40我已经坐在了候机厅内开始写这篇文章。

根据百度地图计算的时间,我7点半出门也会很充裕。但,一想到堵车风险、托运排队、安检排队,就完全没办法笃定,对我而言,早早地在机场坐等,才是最安心的方式。

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算是时间管理上的某种焦虑吧,我在 一路红灯 中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想行程被耽误,那么要预留出 Buffer (缓冲时间),但是这个 Buffer 的大小是个问题。

就像 Java JVM 的设置,小了会报 Heap Size,大了会占用资源,内存优化从来就不是调几个参数那么简单,最本质的要从代码逻辑上去优化,不要占用无关资源并且要及时释放。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需要枚举各种可能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方案。

那么,这种方式是否可以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呢?答案是可以的。

第一步,设置一个初始参数,在这里,就是一个刚刚好的行程时间,基本上参考地图计算的时间就可以,现在地图 APP 都很贴心地把等车时间也计算在内了。这相当于一个初始参数。

第二步,及时释放。这个对应的是我们在进行每一个步骤(尤其是自己可控的步骤)的时候,都尽可能地加快速度。比如走换乘通道时,加快脚步,这样也许就能 Buffer 出个5-10分钟。

第三步,调优。调优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反复实验。这里不需要有大数据支撑,相对比较简单,同一个地方去过一次之后,大概就有改变了,根据此次的经验去调整第一步和第二步设置的参数,但也许这次运气比较好,一路绿灯,那是不是就要再多加一点 Buffer,或者有些节点预留的时间明显多了,那么就减掉一些。这个过程也可以参考别人的数据。

最后,严谨一点的,还可以做一次模拟,来修正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

这样得出的行程时间就比较精准了,而且心里笃定。

但,另一问题来了,是否值得为此付出时间呢?也就是说,为了规划行程时间,我们花费了额外的时间,那如果这段时间加到行程的 Buffer 里,是不是闭着眼睛都不会晚点?

Hmmm,这是个问题,就好比有很多事情,我们前期所做准备工作的时间都快要超过事件本身了。

对我而言,在确定的行程安排上,为了追求内心的笃定和平静,我是愿意付出这部分时间的来做精细化规划的。

而其他,关于选择,尤其是一些开拓新领域的尝试,如果还没开始,就要把每一步都想的很精细,很多时候会少了运气。参见 人生在于选择,是这样吗?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