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李老师的书看了快一半,道理讲了很多,有些话着实让我感到惊讶,第一遍看了不解,又翻回去看第二遍。一遍又一遍,有个词深深地印入我脑中:
笃信
不是「希望」,不是「觉得」,不是「相信」,是「笃信」
笃信: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
很多时候,我们在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时犹豫不决,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无法预知这个选择将会带来什么,也许我们会想要让自己相信,这个选择的结果是好的,但总有点不安,担心万一不如所愿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笃信」了,并且是近乎「盲目地笃信」,笃信自己的选择会让未来更好,笃信自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之前有朋友说工作上犯了很傻的错误,虽然及时弥补没有造成损失,但总觉得对不起一起合作的同事,久久不能释怀,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总之就是「很丧」的一种状态。有很多朋友安慰Ta说,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下次仔细点不要再犯就好了,熟能生巧,慢慢熟悉了就好了。可是这些话都没办法让Ta走出那个「不相信自己」的状态。
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笃信」(迷之自信),在脑中试想一下自己有朝一日工作能力爆棚、独当一面的样子,或者想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然后,笃信自己一定也能达到那个境界,任何眼前的绊脚石或许只是助你实现目标的踏脚石。
当然,会有人跳出来,别傻了,质疑你作出的选择,或者评头论足,或许是出于善意的提醒,或许只是吹毛求疵,什么样的动机不重要,关键是你的笃信不能受到影响,也不是说要你充耳不闻,完全无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别人的想法、意见可以听听看或者作为参考,但最终作出决定的还是你自己,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人言可畏,如果说的人多了,很自然就会怀疑自己,虽然我们也知道「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对于这句话本身,大多数的我们都没有做到「笃信」的境界,最多只是「相信」,而实际遇到问题时,似乎总是以「人多」来作判断,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大概就是对的吧,很多人排队的店一定是好吃的吧,是不是我坚持的一直是不对的?
这样的质疑开始在心底泛滥,意念开始动摇,我们所期望的那个美好未来真的会来吗?
这时候,如果没有「笃信」的底气撑着,多半就泄了气,而当这种泄气成为常态,任何事都很难再坚持下去。
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美好未来深信不疑吗?我甚至常常向身边的人一遍一遍地灌输“你必须盲目笃信”的观念——对你认定的这件事的笃信要盲目到谁都不能动摇的地步……因为啊,因为这件事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会相信!
「笃信自己有个美好未来」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奔头」,只有坚信不疑,才会越来越真实。一旦我们定下了某个目标,就要让自己「笃信这个目标一定能成真」,别人说什么不重要,不会因为别人说你能做,你就能做,也不会因为别人说你不能做,你就做不了。首先,自己的意志要坚定,坚定到无法摧毁。
而至于,定的这个目标是否真的可行,或者说「正确」(如何判断正确是另外一个议题),就是之前需要做的功课了,我们所做的任何选择本质上都是由我们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何为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最通俗、最有效的定义是
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或者,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如果你有一套经过千锤百炼后的价值观,那么,「选择的质量」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还未形成清晰的价值观,那么一次次选择之后总结分析,也会逐渐变得清晰。在此之前,还是要坚持「笃信」。
即便笃信的东西最后没有按照你理想的状态呈现,可能是因为引导选择的判断出现偏差,而不是「笃信」本身的问题,勇敢地接受并承担后果,彻底想明白,但下次还是要继续笃信,这样才能让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自己会做到,或者是在半途就放弃了。
就像马斯克一开始说要造火箭把人类送上火星,很多人都觉得是玩笑话,当回收成功时,有多少人为之雀跃,感觉那个目标就快要实现了。不论外界如何质疑,至少他自己是笃定的,并一步一步将目标落地去实现。
笃信,是实现美好未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