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生日那天,小朋友神神秘秘地递过了一个朴素包装的盒子,说它朴素是因为没用光鲜亮丽的包装纸,而是就地取材的美术兴趣班的彩色画画卡纸。上面用标签打印机打了一行小小的字,「XXX 2021年送给 XXX 的生日礼物」,结尾一个可爱的小蛋糕图标。
「是什么呢?」
「你猜猜」
「唔,猜不着」
「哈!吹完蜡烛才可以拆!」
拆开来一看啊,是小朋友自己喜欢的零食!忍不住笑了。
「你喜欢吗?」
「喜欢啊,我还以为是用的,或者你画的画之类的」
「吃的不好吗?直接吃进肚子里,用的还占地方哩~」(自从开始玩动森,不自觉地就把口头禅加上了哩,说是要学狸克,但好像并没有关系😄
「是用你的零花钱买的吗?」
「嗯!不过👩先垫付了,我的💰要收利息呢」(还知道垫付,哈哈哈
「怎么会想到送我这个呢?」
「因为我喜欢啊~」(开始手舞足蹈起来
「啊,把你喜欢的送给我啦」
「是呀是呀,你喜欢吗喜欢吗」
「喜欢😍」
我在 礼物说 里曾提到「挑选礼物在我看来,是很有难度的,要了解对方的喜好,合用的同时最好还能有些许惊喜」。真是挺难的,如果不是非常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等等,很可能弄巧成拙,于是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通用」—— 即,大体上不会出错的礼物,就像是各种推荐文里写的,男士送礼清单,女士送礼清单,老师送什么,同事送什么,让送礼物这件事变得更标准化流程化。
而小朋友送礼物,似乎都是挑自己喜欢的,「我喜欢的东西是好东西,我要把我喜欢的好东西送给别人」,大概是这样的心态吧,而且,想办法去发现其他人喜欢什么,是一件复杂的事,小孩子的脑袋里大概还没有注入这种复杂的算法吧。
「我喜欢的东西是好东西」
想想自己挑礼物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首先总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自己熟悉的品牌,然后再是去考虑跟对方的匹配程度。而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品牌或者物件,压根就不会进入到候选清单里。
也有人把顺序交换了一下,在对方熟悉的领域里,按照自己对于物件好坏的判断标准去挑选一件出来。这个难度通常比前一种要高,尤其是两个人的领域几乎没有交集的时候,比如只关心电子产品的工程师男朋友和时尚达人的女朋友之间,能送对礼物,除了得做好难度堪比打大 Boss 的功课之外,还得靠运气,别被各种水军编制的评测给骗了。
除了商务/礼尚往来等等官方的回礼之外,大多数私人之间的礼物更看重的是「情谊」,收到一份花了心思的礼物,哪怕只是一段祝福的文字,大多数人都会「会心一笑」,Get 到对方的心意,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呢。
熟稔的朋友,那些惊喜猜测通通放一边,不如直接问
「想要什么礼物」
「金条」
「Emmm,金条买不起,最多金片片吧」
「也行,以后就互赠金片片吧」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 举例说明,切勿当真😄
「我要把我喜欢的好东西送给别人」
「投其所好」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连说话都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说,送东西自然也是如此,喜欢什么就给 Ta 什么,似乎是想都不用想的“真理”。
可,总是会有个声音跳出来「你给的不是 Ta 想要的」,于是就想着拼了命地去发掘 Ta 想要的,却又可能得来一句「Over-Giving,这样我承受不了」,是不是又觉得很委屈了,明明很努力地付出,对方却“不领情”?
那么,反过来,把自己觉得最好的拿出来,是不是更难能可贵呢?好东西一起分享的自家人即视感。如果我喜欢的你也恰好喜欢,那么皆大欢喜;如果你平平淡淡倒也谈不上不喜欢,那么也算是「礼到了」;如果运气不好你不喜欢,要是我们很熟,你大概会说「这什么,拿走拿走」一笑置之,说不定还成了自己的一份礼物,要是我们不是很熟,那你大概也不会告诉我真实的感受。
这么看起来,三种情况下,「把自己喜欢送给别人」的这个人,内心基本上都是满足的,送礼物更像是为了兑现对自己的一种情感寄托 —— 「我要把我喜欢的分享给他人」。
细想想看自己的经历,似乎还真的没试过 100% 的「投其所好」,基本上都是先从自己喜爱的领域开始挑选,但也不排除,我想送礼物的人,本就是和我有类似兴趣爱好的,于是,「投其所好」很自然地就变成了「投己所好」。
至于,有没有遇到过雷区,还真的有,但其实与「礼物」无关,而是「心情」导致,「礼物」只是恰好成了一个看起来“事出有因”的炮灰,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便只能迁怒于眼前的这份礼物,这种情况在亲密关系中常有发生,很多人以为只是「礼物」出了问题,实际上大多都是由更深层次的「情感诉求」引起。
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些自诩聪明见过世面的大人们,其实,却总是被自己困住,而我们所以为的「孩子般单纯」,却更有智慧。
最后,我忍不住又问了小朋友一句:
「你觉得送礼物应该是送自己喜欢的,还是对方喜欢的啊?」
「自己喜欢的啊,我又不知道你喜欢什么」
「那你可以问我喜欢什么啊」
「那不好,你就知道我要送你什么了」
「哈,是哦」
「我觉得奶酥很好吃,就想送给你,而且是我的秘密😊」
小朋友送的礼物 💗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