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新闻 APP 的消逝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8-25 15:14:21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即刻」APP 在下架了1个多月之后,听别的即友说,新版 APP 已经在内测中了,但已然面目全非,像极了 Instagram,变成了图文版的朋友圈,再加上官方微博热火朝天地举办各地线下即友见面会,这大概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交去了。

我几乎是即刻的第一批用户,最初的即刻其实可以理解成为一个 RSS 聚合器,官方爬了不少 RSS 源,有新闻的、关键词的,还有微信公众号的,也就是最早的「主题」,用户可以选择关注自己喜欢的主题,同时也开放了给用户自建爬虫人的入口,当然数量和来源上是做了控制的,比如你想关注某个商品的价格,价格来源只能是张大妈,应该是出于爬虫效率的考虑。

这是我印象中1.0版本的即刻,专注于做 RSS 或新闻抓取的一个平台,那个时候图标还是黑色的(灰色?)

然后,某一天,图标突然变成了鲜艳的黄色,这个是大家熟知的即刻,用户多了起来,「主题」也悄然变成了「圈子」,开始加入了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户原创内容) 的东西,用户可以发动态到圈子,然后被选为热门帖子,UGC 进来后,似乎爬的 RSS 源变得越来越少了。

这是我所认为的2.0版本的即刻,明显可以感觉到在从内容往社交上转型,各种社群建了起来。

也在玩即刻的朋友都说,像我这样单纯进来看个新闻就出去的“即友”大概已经快成为稀有物种了,也不参加圈子讨论,也不参加线下“面即”。

在「圈子」还没出现之前,我算是即刻的重度用户,每天的所谓碎片时间似乎都交给了它,那阵子微信公众号都不常打开,因为在即刻上可以看到所有感兴趣的公众号的文章,更方便。记得有个主题叫「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很有意思,会总结10条左右的新闻,早上起来就能知道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改了「圈子」之后,虽然 UGC 的东西有时候会是一种干扰,但原本的功能都还在,只不过是需要滤去一些噪音,习惯了也还能接受。可是再后来,UGC 成了主力,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即刻团队对于转型社交的渴望。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关于央视起诉即刻的事,不确定这是不是迫使即刻快速转型的原因之一,就像我在介绍 Python 爬虫工具的时候说过,未经授权爬取内容的确存在一些风险,尤其是涉及版权,所以要慎用工具。

社交,意味着用户量,意味着流量,意味着有机会变现,一个商业运作的产品,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现在来看最初的定位 —— 一款基于兴趣的信息推送提醒工具,如果真的只是变成了中国版的 Instagram 或者微博,觉得有点可惜。

「基于兴趣」这个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目前使用推荐算法的应用都可以说自己是「基于兴趣」,包括各种新闻推送 APP、电商平台,用得越多就越懂你,推荐系统已经非常强大,强大到能做你肚子里的蛔虫,你担心中年危机,于是先变本加厉地给你看各种危机,然后再“善解人意”地给你推各种鸡汤攻略,环环相扣,让你深陷其中。

我大概也是为数不多手机上没装今日头条的人了吧,大概是与我习惯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关,比起「推」,我更愿意自己去「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选择了即刻,而不是头条的原因了。即刻的「基于兴趣」基本上是受自己控制的,我只会看到自己关注的圈子里的消息,这样也许会让我错过一些其他信息,但至少在获取其他信息之前,我可以集中精力先让大脑处理完自己主动「拉」过来的那些信息。

比起让机器们“猜”我喜欢什么,我更愿意告诉它们“我需要什么”。作为一个 IT 从业者,我这种想要摆脱机器控制的方式大概显得又老派又与潮流格格不入。

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将不可想象,无人驾驶对于我这个车技不好的女司机来说也真是翘首以盼的福音,但似乎会涉及到「思想」和「情感」的智能总是让我很警惕。

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人们有时候很难看清真相,延绵不断的信息不断地被塞进来,上一条还来不及仔细辨别,下一条就已经蹦到跟前了,严肃的社会问题在热搜上很快被娱乐新闻给盖了下去,渐渐销声匿迹、再也无人问津,当时的愤慨激昂,短短几天之后依然一如往常,很少有人再记得曾经发生过那么恐怖的事情。

为了想要让脑中、心里始终留有一块清净之地,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有定力去消化这庞大数量的信息,那么干脆就在入口处就先拦截掉下一些吧,而事实证明,新闻,即便晚一点了解到,似乎对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在我们知道之前,已经成为事实了。这里又要提到《The Good Fight》中戴安说的那句话了:世界再疯狂,只要她的小天地还正常就行。

最后,还是祝福即刻团队,可以走出困境,尽早回归。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