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的意义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5-01 15:49:47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普遍观点认为,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的时候,意味着试图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

说服(shuōfú),指心悦诚服;用理由充分的话开导对方,使之心服。

摘自 百度百科

所以,当我们摆好「准备说服」的架势之后,开始酝酿着一二三四五点理由「推荐」我们的观点,并时刻以「战斗状态」迎接对方的「反驳」或者「挑战」,誓死要捍卫自己的观点,并使尽浑身解数要让对方认同我们的观点。

这样的过程很熟悉吧,与人沟通,总是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而大多数人条件反射的反应都是想要维护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并不奇怪,而且是很正常的,就像我在 我的更好 中提到的。

但仔细想想,「说服」的意义是不是一定要让对方全盘接受我们的观点呢?是不是对方的观点中也有可以借鉴融合的地方呢?

在《Beyond Feelings》一书中,提到的关于「说服」的解释似乎更合理一些:

说服意味着如此有效地表达你的观点,以至让在该议题上未持立场的人将倾向于同意你的看法,而那些不同意你的人将被激励起来重新考虑他们自己的观点。

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说服」不太一样。这里更多地强调了「有效地表达观点」这一点。「说服」首先是要「说」,即准确清晰地表述我们的观点,让听众真正明白我们的立场,以及我们选择这个立场背后支撑的论据有哪些,这些都将作为他们判断是否支持我们观点的有效依据。所以,表达自己才是「说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不是一上来就想要先把与我们不同的意见给驳斥一遍。

至于结果,也就是「说服」中的「服」,让对方觉得我们的观点可信,具有说服力。按照人群来区分,可以分为两类:原本没有立场的人,以及与你站在对立面的人。原本没有立场的人在充分了解我们的观点之后,如果觉得合理,会倾向于同意。

而原本站在我们对立面的,先不说是否同意我们的观点,如果能从我们的表述中发掘出一些有用的信息,觉得有道理,那么也会触发他们去重新考量自己的观点。

人有的时候就是有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劲儿,我们从骨子里不愿意直接接受与我们相悖的观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顽固不化的,多数理智的人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改良自己的观点:

整合别人观点中有益的部分,改良自己的观点。

也许,最终改良的观点已经面目全非,找不到最初的样子,但没关系,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也许世上原本就不存在(或者说很少)有非此即彼绝对对立的观点,都是在不同观点的互相「说服」中最终得出了一个最合理的结论。

至于如何「说服」,其核心在于「不要一开始就充满敌意」以及「将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有时候暂时忘掉目的才能最终达到目。

具体怎么做,作者给出了一些原则供参考:

尊重你的受众

理解你读者的观点

从你与读者共同的立场开始

采取积极的态度

尽可能让人理解你你的论证

承认对方有道理之处

不要忽视任何相关事实

不要用论证压倒读者

集中于最可能说服读者的论证

决不使用你认为不合理或无关的论证

为你的观点得到认可而容留时间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