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得间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7-22 15:18:05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周末补看圆桌派,窦文涛说了一个词引起了我的兴趣。

读书有(得)间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间」为间隙,从字面上也能猜出个大概意思,说的应该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个间隙,有点「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味吧。

照例去搜了百度,虽然有用的信息格外的少,但还是发现了一点线索:

“读书得间”是明清以来特别是乾嘉学者读书治学传统,如清代苏微保为淮阴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作序:“离经泥古,厥罪惟均,读书所贵,得间后可。”其意为:死搬教条与离经叛道同罪,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书中读出自己的空间。

「读出自己的空间」,这个解释一下子打动了我。

书的作者当然希望通过书中的文字把自己的理念传达给 Ta 的读者,但文字有的时候真的是苍白的,就好比我现在打出来「苍白」这两个字,心里想的却远比这两个字要多得多,而出于篇幅和易读性等等要求,作者无法把心中所想悉数列上,于是只能是总结归纳之后,尽可能有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诠释心中之意。

就像是舍弃了推导过程,而只列出了最终答案,于是读书的人,看到这个答案,开启了自己的倒推过程,尽可能地离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更近一些。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推导过程中势必会加上自己独有的一些想法,于是同一本书,就有了不尽相同的解读,有人打5星,有人打3星,有人爱,有人厌。

这「爱」与「厌」其实就存在于「间隙」中,简单来说,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相隔的一段空隙,在这空隙里,我们有机会把自己所知道的事实放进去,有机会把与书中观点相左的对立面放进去,有机会把自己的思绪万千放进去……这空隙,就好比这本书和我们之间的一座桥梁,让我们与作者产生链接的同时,又提醒着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最佳的读书方式就是好好把握这「间隙」

历史学家谢国祯说:古人说得好,“读书得间”就是从空隙间看出它的事实来,从反面可以看出正面的问题,读正史外,还要从稗官野史中搜集资料从事补订考证,这犹如阳光从树林中照在青苔上,斑驳的光亮可以多少反映出客观的现象,从而可以得出事实的一个侧面,然后取得内在的联系。积累了许多的专题研究,然后才能写出不是陈陈相因、抄撮成书的作品。

原本以为读书的目的仅仅是看看别人的观点,看得越多,却越来越发现,书也是一面镜子,无论看上去跟自己多么没有关联的一本书,只要在那「间隙」中开始思考,总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与其说「读书是读懂别人的观点」,不如说是「通过读书审视自己的观点」

写作其实是「得间」最实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把自己看完书的感受写下来,逐步累积,反复推敲,慢慢的,就把自己平日里零零散散的一些思绪给串起来了,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一本书读完,若非机缘巧合,恰巧碰到了可以运用其中观点的事件,大概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界定这本书对于自己的作用。

但有一天,当你需要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脑袋里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各种原理、示例、方法论,而这些皆与你以往所读的书有关,那一刻用「神奇」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有种「我原来知道这么多事情」的自豪感。

读书,更多的是梳理自己逻辑的一个过程,在字里行间中找到间隙,找到与我们内在的联系,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丰盛。

读书所贵,得间后可。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