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音乐剧看名著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10-13 15:33:14 +0000

题图摄于上海文化广场


今天去看了音乐剧「摇滚红与黑」,在去之前,我对「红与黑」的印象仅限于音乐剧详情页的简短介绍,简短到可能不超过百字吧,给我的初步印象是「这是一个因爱生恨的报复故事」,其中情节并不了解,更别说原版小说了。

评论里纷纷表示 Côme 简直就是从小说中走出来的「于连」了,满足了原著党的所有想象。我没看过原著,没办法做出比较。

音乐剧里 Côme 所呈现的「于连」,虽然出身卑微(木匠的儿子),但帅气、迷人、有才、偏执、崇拜拿破仑(在那个时代并不是见得了人的事),在神教和爱之间徘徊,禁忌之爱被迫终止的时候,因爱生恨,认为是自己的出身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以至于最后入狱。

最后故事的讲述者杰罗尼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怎么会让男主角就这样死了,坏人却没有得到惩罚」,大概也是现场观众或者小说读者的心声了,我们期待的 Happy Ending 呢?最后于连和露易丝在狱中也都冰释前嫌了,可怎么就还是死了呢?的确让人伤心。

杰罗尼莫是这样回答的:

小说就像是一面在路上的镜子,你们觉得背着这面镜子的人不是什么好人,他的镜子映照出泥泞,你们却指责镜子!你们该去指责那条充满沼泽的道路,以及那个放任水流淤积而造成沼泽的监察员。

这个我起初认为的「因爱生恨」的爱情故事,背后要说的其实是社会问题,即杰罗尼莫所说的「充满沼泽的道路,以及及那个放任水流淤积而造成沼泽的监察员」,贯穿全篇的「木匠儿子的身份」,让于连即便是成为德拉莫侯爵的得力助手之后,还是觉得自己的身份是很大的障碍,在他和杰罗尼莫的对话中,他不止一次地说到只有从事神学的工作,才能有机会在这些所谓的上流社会“露脸”。而恶人瓦勒诺不仅陷害阴谋得逞,居然还荣升了市长之职。

除了被网友戏称的“大型沉浸式PPT现场”让人惊艳之外,Côme 的声音也太好听了,真正的声入人心,尤其是那首「Les maudits mots d'amour」,每一句的「Et vous?」(你呢?)都让人心疼+心碎💔。

图片来自网易音乐截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里有这样一条,几乎道出了我的心声

不爱看世界名著,为了课程作业省时看电影,稀里糊涂看了音乐剧。只能说谢谢你,让我爱上世界名著!!!!入坑。

忘了是哪个大 V 说过,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李笑来,翻拍成影视作品的文学作品,一律先看影视作品,这样更节省时间。看片的确比看文字更有效率,可以在短短1-3小时内了解一部名著的浓缩版,而看完这部名著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当然,名著文字上的有些魅力是无法通过影视作品表达的,而且因为时间有限,影视作品多半会进行限定范围内的改编,与原著相比,多少会有些不同,有时间当然还是阅读原版为好。

不知不觉中,好些名著或者传记都是通过音乐剧或者舞台剧看完的,巴黎圣母院、卡门、悲惨世界、摇滚莫扎特、贝隆夫人、还有今天这部「摇滚红与黑」

这些名著之前耳熟能详,但几乎都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原版小说,只是陆陆续续看到过一些片段,以至于有些情节都是串的,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在我脑中出现在了悲惨世界里,或者是卡门的女主的一些事迹又会出现在其他小说的场景里。造成这些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完整地看过原著,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对于整个故事没有深刻的感官刺激。

而音乐剧、舞台剧无疑是提供感官刺激一种很好的方式。形象鲜明的卡司、动人心弦的音乐、契合情节的舞美,让人沉浸其中,这种感官上的刺激让人印象深刻,鲜明的人物具有代入感,让人立刻记住了小说的主角以及大致的情节,就像前面评论里所说的「因为音乐剧,让我爱上世界名著」,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Kindle 刚刚借阅了《红与黑》,一边听着原声 CD,一边再来看看原版小说,大概看的时候,这些卡司的脸都会跃然纸上了吧。

我的心中有一抹红,也有一抹黑,还有一抹蓝……

From《摇滚红与黑》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