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拎着击剑包在某地铁站过安检的时候,遇到年纪稍大的工作人员时,会被问:是乐器吧!是琴吧!
因为地铁站旁边就有一个类似艺术中心的地方,那里每天都有很多长得可好看的小姐姐们进进出出,有跳舞的,也有演奏乐器的。而我这击剑包不仔细看的话,的确和小提琴啊大提琴的包长得有几分相似。
一开始我还一本正经地辩解说不是乐器,是剑……但「剑」这个东西似乎更不好解释了,给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华武术里的刀和剑,大概因为我本身看上去也不像习武之人吧。
几次三番之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干脆就点头默认了,倒也轻松。
于是,我就在想,有时候「解释」也许并不是必需的。这个包里是剑还是琴,其实在安检机器的射线下都是一个安全的包,区别并不大。这种情况下,如实地去解释「击剑」这件事,似乎有点多此一举了。
「解释」这个词的名声大概好坏参半,「解释就是掩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解释」出现的场景多半是因为产生了不理解,所以才需要进行说明,试图让对方从「不理解」变成「理解」。
在对方确实想要(需要)理解的情况下,「解释」是可行的,也许对方只是在某个点卡壳了,经过点拨,就能继续思考下去,得到答案。
而有一些情况,对方其实并不需要了解你所说的东西,或者对观点本身就持抗拒的态度,那么这时候如果强行去「解释」,恐怕效果会不理想,反而有种越描越黑的挫败感。
影视剧里总是会适时地出现那一句弱弱的台词「你听我解释」,而情境设定的,多半是「我不听我不听」,在这一瞬间,真相已经不是重点了,重点是先要处理好双方的情绪。也许需要解释,但当下这个时机不对。
仔细想想,更多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主动地想要去「解释」,担心别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担心不解释会造成什么不好的结果,但实际上,这个「解释」之于对方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也许,听完只是一个「哦」字结束。
就像 你不快乐 中所说,开始我也试图拼命去解释「我过得很好,没有不开心」,除了不想让朋友担心之外,似乎也存在着有一种想要维护自己形象的执拗。但其实「冷暖自知」,好与不好,自己心里才是最清楚的,既然很清楚,又何须解释?
而且,很多时候,主动发起的解释很难让人真正听进去,因为并不知道对方关注的点是什么。相较而言,被动的询问我觉得是更好的方式,回答的人可以清晰地知道对方的思路,以及如何提供对方真正需要的信息。
那么,「不解释」会不会让两个人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呢,如果两个人都是自己默默地各种假想,而且是不好的那种,然后还不去跟对方求证,那么的确会对彼此的关系产生影响,毕竟,负面的东西想得多了,也会误以为是真的。这种涉及到人生价值观,或者会对今后的轨迹产生影响的,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至少让对方不要继续再负面下去。
有时候,的确还是需要「酷」一些,一些不必要的解释,说多了,反而会造成负担吧。说到底,「解释」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不是说了别人就能懂的,需要来来回回的反复沟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