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于NextDay
有过几次家电维修的经历,通过官方400电话预约,接单的师傅上门, 常规维修之外,有些情况还会需要现场支付额外的材料费或者配件费。而最后,大多数上门师傅都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并且叮嘱一句,以后再有问题,不要打400电话了,直接联系Ta。
除了家电维修,寄快递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上门取件的快递师傅说打400的,价格要贵一点,下次直接打Ta的电话。
再有一次修宽带,上门的维修师傅吐槽400,派单不合理,以及不是很懂技术,结论也是一样,留下电话让下次直接打给Ta。
这些上门的师傅们,似乎对400都有着某种程度的不满,我想多多少少跟绩效考核有关系,所以就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师傅们试图绕过公司,与用户直接建立联系。
又想起有个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甲方公司和乙方公司合作很久且愉快,乙方负责对接的项目经理一直是同一个人,那么这个项目经理如果跳槽去了另外一家乙方公司(我想说,为什么不是去甲方呢…),那么甲方公司会选择和这个项目经理的新公司合作吗?
以上这些,其实都围绕着一个问题,服务客户的究竟是公司的某个员工,还是这家公司?换言之,客户看中的是某个人提供的服务,还是某个公司?
这么问,也许很奇怪,没有公司,又怎么会有客户,虽然最终落地的服务是具体到某个员工提供的,但员工只是公司服务的执行者,员工甲乙丙丁的服务从本质上来讲没有区别,他们都代表着这个公司的品牌。用户只要是选择了这个品牌,就能享受到同等标准的服务。
但有些行业,似乎情况不太一样。比如校外教育机构,很多主打名师,名师之于教育机构,是大 IP(流量),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慕名师而来。那么,当这位名师从机构 A 去了机构 B,那么有多大概率原来的这些学生们也希望跟着走?当然受到合同、学费等约束,也不是想走就能走。但「想走」的比例应该不小。
那么对于这些教育机构来说,就会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需要通过名师的名望吸引生源,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大 IP 的流失也势必会带走一波客户。于是有些机构想了另外一种办法,名师只负责培训新人,试图让新人之间的水平大致相当,这样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不会将关注点集中于老师身上,换言之,换哪个老师都差不多,尽量避免大 IP 效应。
大 IP 也好,对400有意见的师傅也好,都是同一类问题。对公司来说,如何避免员工带走公司的客户。简单粗暴的答案大概是给足钱,这个方案只适合那些飞单是为了谋利的人,当然逐利没有上限,所以也只是缓兵之计。
更长远的一点做法,是给员工清晰的晋升路线,这里的「晋升」不单指职位上,更多的应该是职业能力上的提升。尽管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作为谋生手段,即便如此,工作上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员工可以看到自己能够一步一步走得更远更高,有希望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当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被点燃,换言之,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足够的收入,还有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并将持续良性地发展下去,那么带走客户资源相对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吸引人了,毕竟还要冒一定的风险。
说到底,公司与员工之间,看得也是某种契合度,如果双方都能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大概就能皆大欢喜了。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可以抱团取暖,好的时候可以组团拼杀,契合度出现无法修复的裂痕,或者有更好的契合度在召唤,那就只能相忘于江湖了。
关于工作的意义,以下旧文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