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先生 = G 先生

花火田丁 花火田丁 2019-03-12 15:57:23 +0000

题图来自于NextDay

以前看到一些服装店门上贴着「同行免入」,不是很理解,心想是不是有些夸张,而且第一时间也很难界定吧。

多年之后,自己竟也遭遇了「同行」。

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一款面向 B 端的产品首发,用很少的成本做了一波推广,效果竟还不错,接到了一些咨询产品功能的电话和邮件。

有一日,一个手机号码来电让我我印象深刻,原因在于他提到了一些我们产品中未包含的功能,的确有实际运用的场景,挂了电话,便和同事讨论如何改进,第二天便出了个解决方案发了过去。

照例添加到钉钉的外部联系人,把沟通过程做了记录。哦,对了,这位自称是 来自XX 金融的(业界小有名气的一家金融公司),暂且就称他为 W 先生吧。后来,那段时间来来往往咨询的电话和邮件并不少,倒也就忘了 W 先生这件事。

又过了大概两个多月,商务的邮箱收到了一封邮件,对方声称自己是 XX 科技的,对我们这款产品很有兴趣,想寻求合作机会,问是否能登门拜访。原本我们对 XX 科技之类的公司都会比较敏感,谨防一不小心就充当了「免费技术咨询」的角色。

但这位仁兄(以下简称 G 先生),我们还是同意他前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想看看他的真实面目

说来也是神奇,还记得两个月前的 W 先生吗,当初顺手存下的钉钉记录,竟没想到两个月后添加 G 先生时,竟提示我已经保存过了,仔细一看,原来 W 先生 = G 先生。

这位仁兄行事也不是非常缜密。这次留的联系电话竟与上次一样,这不就穿帮了嘛,但为了能看到事情的真相,没有点破,反而很想听下他当面来拜访想说点什么。

到了见面的那一天,W 先生早早地就来了,上来以后呢,先介绍了一遍自己的公司,递上「 XX科技 XX总监」名片,听上去规模很大,还牵扯到外资。忍不住问了问他们的产品,乍一听依旧很高大上,其实背后是软件定制开发的活儿,从技术上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

且不说对方公司了,W 先生提出了一个“厚颜无耻”的合作请求 —— 将我们产品的 LOGO、公司名称从产品中抹掉,然后跟他们捆绑着一起去拿下某个“金融大客户”。业界的几家金融大户屈指可数,掐指一算就猜的差不多了,「你那家客户是在XX路附近吧?」,一时瞥见对方一脸震惊。

故事差不多就到这里了。

某天,在“金融大客户”某位高管的朋友圈下又见到了 W 先生的身影,我不假思索迅速点了个赞(微笑脸。

对于技术型公司来说,这样的事儿并不少见,防不胜防,但如果创新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被抄了去,未免想得太简单了。不过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初创型企业,当然,这样的保护防君子不防小人。


撒欢吧
谈理想
聊人生
讲故事
相对论
花火田丁
微信号:huahuoding
花火田丁
不折腾不人生